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3-08-28
天天学习丨实干笃行为人民·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2023-08-2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推出“实干笃行为人民”系列策划,聚焦民生幸福,与您一同感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天天学习安居,得以乐业;乐业,才能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安居。他将“居者有其屋”的民生诉求时时放在心头,一次次深入山村农户、社区巷陌,询问百姓房子住得习不习惯,关心百姓住得好不好、房子暖不暖。“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2016年8月,总书记来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走入农户新居察看住房面积、结构、建筑质量,询问施工进展。他和土族贫困户吕有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乡亲们昔日居住的班彦村视频。出入不便、严重缺水,视频道尽了班彦村易地搬迁前“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窘。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建设工地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总书记对吕有金一家人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总书记曾言,“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这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兴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武钢而建区,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老工业区棚户区。此次考察,总书记了解到一个喜人变化:青山区4万多群众的居住条件已得到显著改善。他叮嘱说:“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居民胡秋生一家原来住在武汉青山区十几平方米的棚户房里。随着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胡秋生住进了青宜居小区74平方米的住房(2013年9月10日摄)。在总书记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棚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让生活在老城区的居民住得更舒适、生活更美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走进北京的胡同。胡同里的许多院落曾经都是大杂院。“又杂又乱的胡同,光开墙打洞的小卖部、餐馆、冷饮店就有七八家。”2014年2月,总书记来到雨儿胡同29号、30号院,看望老街坊,听取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他殷殷叮嘱:“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5年后,总书记再次走进北京的胡同,来到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静谧舒适的院落格局、古色古香的影壁墙、青砖灰瓦的装饰风格……首都核心区宁静的胡同里,人们生活更方便、更现代化。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给大家拜年,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总书记说:“我一直在想,咱们老北京的胡同怎么办?保留原样呢,生活不方便。改造呢,又很复杂。现在看来,北京还是摸出了一些路子,将来胡同都能改造成这个样子,那确实是好,但要看这里的老街坊们满意不满意。”…………从乡村贫困户院落,到城中棚户区,再到北京大杂院……让老百姓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总书记且行且思,不断为实现全体人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而努力!明确“房住不炒”定位,多措并举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随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见证百姓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脱贫攻坚战中,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十三五”期间,全国开工改造建设各类棚户区住房2300多万套,约5000万居民从脏乱差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到2021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北京市南锣鼓巷片区雨儿胡同(2019年7月25日摄)。棚户家庭从低矮潮湿的棚户区搬进现代化小区,“小区补种了紫薇花、栀子花、桂花,加上原有的枇杷树和橘树,宛如一个花果园!”胡同里的“老街坊”过上了有里儿又有面儿的生活,“夏天,和老邻居坐在院子里下下棋,天南地北聊得好不惬意!”……随着我国住房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循着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温暖牵挂,老百姓的“安居梦”正在变成日新月异的现实。
学习语丨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2023-08-2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事业向前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我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我国历史知识。——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2023年6月2日,习近平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的讲话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习近平倡导弘扬“金砖精神” 2023-08-25
8月21日至24日,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2013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或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历次会晤,系统阐释“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为深化金砖国家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方法论” 2023-08-25
学习原声·聆听金句|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2023-08-25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不断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团结协作谋发展 勇于担当促和平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的讲话 2023-08-24
(2023年8月23日,约翰内斯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尊敬的拉马福萨总统,尊敬的卢拉总统,尊敬的普京总统,尊敬的莫迪总理:  很高兴来到约翰内斯堡,同各位同事共商金砖合作和发展大计。这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第三次走进非洲,具有重要意义。感谢拉马福萨总统和南非政府为本次会晤所作的精心周到安排。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金砖国家是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我们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共同捍卫发展权利,共同走向现代化,代表着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回首历史,我们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不断推动金砖合作迈上新台阶,助力五国发展;始终秉持国际公平正义,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主持公道,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影响力。金砖国家一直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倡导者、践行者,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屈从外部压力,不做别国的附庸。金砖国家有广泛共识和共同目标,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合作初衷、共同愿望不会变。  金砖合作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把握大势,引领方向,坚守联合自强的初心,加强各领域合作,推进高质量伙伴关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  ——我们要深化经贸、财金合作,助力经济发展。发展是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不足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金砖国家要做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反对“脱钩断链”、经济胁迫。要聚焦务实合作,特别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供应链等领域,促进经贸和财金领域往来与交流。  中国将设立“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依托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机制,探索建立“金砖国家全球遥感卫星数据与应用合作平台”,为各国农业、生态、减灾等领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中方愿同各方共建“金砖国家可持续产业交流合作机制”,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平台。  ——我们要拓展政治安全合作,维护和平安宁。“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当前,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各国人民都期盼良好的安全环境。国际安全不可分割,牺牲别国利益、谋求自身绝对安全,最终会伤及自身。乌克兰危机走到今天这一步有错综复杂的成因,当务之急是劝和促谈,推动缓和止战、实现和平,决不能“拱火浇油”、让局势恶化下去。  金砖国家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巩固金砖国家战略伙伴关系。要用好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等机制,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协调。要积极斡旋热点问题,推动政治解决,给热点问题降温去火。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金砖国家已经同意尽快启动人工智能研究组工作。要充分发挥研究组作用,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我们要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文明多姿多彩、发展道路多元多样,这是世界应有的样子。人类历史不会终结于一种文明、一种制度。金砖国家要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合共生,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要用好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人文交流论坛、女性创新大赛等机制,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  中方提议,金砖国家拓宽教育领域合作,发挥好职业教育联盟作用,探索建立数字教育合作机制,打造全方位教育合作格局。同时,加强传统文化交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  ——我们要坚持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加强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正确选择。国际规则要依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由大家共同书写、共同维护,不能谁的胳膊粗、嗓门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拉帮结伙,把自己的“家法帮规”包装成国际规则。金砖国家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并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搞“小圈子”、“小集团”。要充分发挥新开发银行的作用,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我高兴地看到,发展中国家参与金砖合作的热情高涨,很多发展中国家申请加入金砖合作机制。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让更多国家加入到金砖大家庭,集众智、汇群力,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各位同事!  古老的非洲大陆蕴藏着朴素而深邃的智慧。非洲有句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乌班图精神倡导“我们在故我在”,强调人们彼此依存、密不可分。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中方愿同金砖伙伴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合作,以金砖责任应对共同挑战,以金砖担当开创美好未来,共同驶向现代化的彼岸!  谢谢大家。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23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3-08-24
天天学习|实干笃行为人民·劳动创造幸福 2023-08-23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推出“实干笃行为人民”系列策划,聚焦民生幸福,与您一同感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天天学习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要求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中,这句朴素而深刻的话让人们颇有感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暖色”折射着高质量发展“成色”,在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同时,也为拼搏奋斗者创造着条件: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让劳动者各尽其能;推动根治欠薪“顽疾”,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劳动者的“劳有所得”在新时代含金量越来越高。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这是8日下午,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向正在参加企业招聘宣讲会的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实地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都是什么去向?”“都是学什么专业的?想去哪里工作?”总书记关切地询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一句句嘱托和贴心话饱含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进一步强调了就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就业的新目标,并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7月15日,求职者在山东省滕州市举行的夏季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了解岗位信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1300万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从更加多样的就业渠道到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从“劳有所得”的保障到“劳有厚得”的飞跃,一项项高质量的改革举措给广大劳动者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深圳要成为“民生幸福标杆”,并针对七大民生领域作出战略规划,“劳有厚得”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21万人,就业规模达1234.79万人。这份高质量充分就业“答卷”背后,是深圳市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让实力者创业……这一切,都为“劳有厚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钱袋子”鼓起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718元,比上年增长2.6%。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最新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3年7月1日)。 15个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其中,深圳以2360元位居第二。2023年7月2日,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初心家园零工市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对求职者进行家政技能培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工资报酬是广大劳动者最直接、最核心的劳动权益,每一份工资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农民工,要坚决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根治欠薪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黑龙江,司法部门开展专项维权行动,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在湖南,浏阳市人社局推出“欠薪反映”小程序,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在河北,石家庄市劳动监察局依托根治欠薪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平台,排查各类欠薪线索。…………治理欠薪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精准施策,出新招、动真招、亮实招,形成治理欠薪的强大合力,努力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背景下,让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成为又一个时代命题。《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一份份文件的真正“落地”,让技能人才享受到待遇提升、地位提升,尊重技能、“能者多得”的氛围正在形成。2023年6月19日,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在永康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参赛选手在进行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项目比赛。2022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增加“数字职业”标识(标识为S),共标识数字职业97个。标识数字职业,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无人机驾驶员、民宿管家、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与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相比,2022年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岗位更多样、方式更灵活、工作更精彩。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隐形门”“天花板”,让“崇尚一技之长”的理念切实成为社会风尚和行动自觉。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民。崇尚“劳有所得”,厚植“劳有厚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习语丨“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 2023-08-23
  细致的询问,深情的勉励,这一幕幕,有统帅对战士们的关怀,更有对强军的殷殷期盼!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