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2023-09-06
2023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大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要制定实施新一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要探索不同群体党员管理的有效办法,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特点,积极搭建日常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  ●要探索建立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动员广大党员在完成重大任务、抗击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要丰富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内容和载体,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帮扶困难家庭、扶助留守儿童、照顾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动。  ●要加强党员网上活动管理,严格规范党员网络言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仅要严守党纪国法,还要对错误思潮、错误言行主动发声、敢于亮剑,推动正能量形成大流量。
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 2023-09-0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定“时间表”、擘画“路线图”。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今天,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要突出政治训练,重点是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这个事情不要怕花时间、花精力。政治训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是搞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2018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坚持系统观念,把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要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能预设晋升路线图,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  ——2018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把党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常修课。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级党校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真正把党校打造成领导干部掌握看家本领、提高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增强履职本领的重要基地。  ——202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干部培训体系要围绕培养“复合型干部”这个目标加强改革  领导干部要结合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读、精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多读、精读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篇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将其内化于心,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自己心中的灯塔,凝聚精气神的灵魂。  ——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对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做到术业有专攻。干部培训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改革。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立身百行,以学为先。对领导干部来说,依靠学习提高能力素质,这就是“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的道理所在。有了对事业的责任心,才会有学习的内驱力、刻苦劲。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许多干部和战士文化程度并不高,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但为了适应革命任务需要,他们就如饥似渴、见缝插针学习。长征途中,有的红军战士把字贴在后背上,后面的人边行军边认字。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不知道比过去好多少了,还不好好学习、抓紧学习就说不过去了。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 2023-09-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5个方面,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深刻阐释。
总书记“公开课”|以学增智 2023-09-06
编者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特别推出系列长图解《总书记“公开课”》,与您一起从总书记的“知”与“行”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深刻阐明“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并从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习言道|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2023-09-0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 2023-09-04
2023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提升整体效能上下功夫。01  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确保贯通有力。一些领域党建工作存在虚化弱化淡化、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体制不够健全、工作机制不够顺畅。要着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抓住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契机,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党建管理职责,切实加强党对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的全面领导。要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更好条件。02  要加大薄弱领域党建工作力度,确保覆盖到位。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突出抓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党建工作,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03  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确保运行高效。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社区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街道社区与部门政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要加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整合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信息,推进“智慧党建”。04  要进一步优化党建考核,确保落地见效。要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指标,注重考核实绩实效,推动解决重形不重效、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要改进考核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让基层耗费大量精力建台账、做展板、填表格、报材料,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
学习进行时丨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2023-09-04
学习语|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2023-09-04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生了深刻变革。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  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2023年6月26日,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中国愿同国际大体联和各国各地区代表团一道努力,把成都大运会办成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因成都大运会相聚相知,增进理解,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提供新动力。——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要抓好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引导团员和青年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领悟力。——2023年6月26日,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我们要深化交流互鉴,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文明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彩的。青年充满了活力,应该也能够以平等、包容、友爱的视角看待和而不同,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携手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望。——2019年10月26日,习近平向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致贺信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2022年7月21日,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我们要携手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3-09-01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章指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文章指出,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文章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文章指出,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第一,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二,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文章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总书记“公开课”|以学促干 2023-08-31
编者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特别推出系列长图解《总书记“公开课”》,与您一起从总书记的“知”与“行”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