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要闻动态
要闻动态
村集体经济咋壮大,快看忻州“八种模式” 2024-09-21
集约经营型通过集体经营和统一管理,实现土地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马营村万亩莜麦种植基地大规模、高效率播种莜麦。典型案例宁武县余庄乡马营村万亩莜麦种植项目马营村党支部联合周边6个村,引进县域龙头企业,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流转土地13000亩,打造万亩莜麦种植基地,以分散式碎片化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型经营迈进。企业负责机械化种植、收割、深加工,村集体提供劳务用工、田间管护服务,形成全产业链条,每年给农户发放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费100余万元,向村集体支付150万元管理服务费。文旅带动型充分利用各类投资资金,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游乐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小塔习露营地。典型案例忻府区三交镇小塔习村露营地文旅产业项目小塔习村地处落雾山脚下,牧马河傍村而过,村庄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村党支部依托特有的生态优势,主动与市落雾山景区管理公司合作,利用上级衔接资金70万元,建设村集体露营地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2000余人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万元,受益脱贫人口84户147人。目前,小塔习村正在扩建露营地,与镇内于家沟村水马川、寨底村等露营景点形成联动,走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资产盘活型针对农村人口外流、村民宅院闲置现状,村集体采取回购、租赁、延伸服务的方式,用以集体经营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盘活沉睡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上磨坊乡“庭院经济”一隅。典型案例代县上磨坊乡农家小院改造升级项目上磨坊乡打造“庭院经济+村房短住”小院经济产业链,盘活闲置资源,形成致富带富资产。以“支部搭台+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方式,以特色民宿的要素和标准打造6户“村房短住”试点,引导农户整合院内空余土地打造“小菜园”,建设露营基地,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目前,试点小院和露营基地接待游客2000余人,带动村集体增收15余万元、群众增收100余万元。产业发展型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东建安村举办首届荷花节。典型案例五台县建安镇东建安村莲藕稻禾产业发展项目建安镇党委通过双招双引,吸引外出优秀人才回村创业,以东建安村莲藕为产业基点,推动莲藕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路径。目前已投入600余万元,流转土地200余亩,打造莲藕稻禾新型农业产区,带动70余名劳动力就业。争取扶持资金213万元,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筹备打造“莲藕基地—徐帅故居”精品旅游路线,预计每日可接纳游客 1000 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5万元。能人带动型实施头雁储育工程,大力选拔懂发展善经营、能够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致富能人到村任职、领办创办企业,以直接投资、担保融资、共建合资形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白家墕村“大河山梁”谷子种植田。典型案例保德县白家墕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乡村旅游项目白家墕村党支部积极发挥返乡能人的带动效应,一名返乡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凭借其多年积累的资金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共筹资11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成立“大河山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小米初加工厂、淀粉深加工厂;建成白家墕村民俗馆,打造农家乐小院,举办亲子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2023年吸引游客5000人次。2023年,带动本村25个劳动力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5万元,2024年预计可突破200多万元。产业融合型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圪坨庄村万只光养标准化羊舍。典型案例神池县八角镇圪坨庄村“羊阳得益” 光伏羊舍项目圪坨庄村党支部引入养殖龙头企业,建成98.69亩万只光养标准化羊舍,并在顶部铺设2.4兆瓦光伏的发电装置,引导农户与企业签订托管协议,村集体以资金、土地入股。目前,圪坨庄村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解决村内2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养殖户人均畜牧业可支配收入增加20%,村集体经济已获分红5.8万元,预计年底光伏收益还可再获18万元。电商运营型利用网络短视频及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本地特色产品,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陈家营村“乡村e镇”直播间直播带货。典型案例偏关县“乡村e镇”项目偏关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乡村e镇”建设,打造“农民+生产+直播+销售”的产销一体化新模式。建设“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电商产品展示中心、电商物流分中心,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设立直播间,通过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2023年以来,以陈家营村为中心,带动何家沟、岳家村、张家山、常家窑4个周边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万元。联村托管型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集义庄乡利用联合收割机集中收割玉米。典型案例繁峙县集义庄乡数字农业土地托管项目集义庄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产业联盟建立联合党委,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整合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配备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共计70多台,专业农机操作手20余名,托管乡政府驻地村集义庄村周边土地约5000亩,依托新型信息技术,实现农机作业质量、效率、精度的有效提升。从2022年至今,各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50多万元,逐步形成以联合党委为核心,以产业优势为纽带,统筹各方资源的抱团发展样板。
忻州市:魅力乡村别样“红” 2024-08-28
忻州市7个红色美丽村庄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充分依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建设试点推动红色教育功能有效发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村庄治理和谐有序,党组织组织力明显增强“红绿”双色产业 蹚出共富新路太原理工大学教辅党总支在伯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繁峙县东山乡伯强村毗邻五台山北麓,1948年毛主席一行东渡黄河,从延安转战西柏坡途中,曾路居伯强五天四夜,留下了光辉足迹,2021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伯强村积极探索“红色教育+林下经济”的双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依托毛主席路居纪念馆成立滹源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推出“重走来时路——毛主席转战西柏坡户外路线实践”“重温红色历史——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研学”“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入党初心”等系列精品课程,累计承接培训92期、9000余人次,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依托毗邻五台山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台蘑种植及苦苣菜、山杏、李子等农产品采摘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达3000元,红色教育营收总额突破120万元。做好结合文章 擦亮红色名片永安村情景剧《英魂归乡》现场展演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是开国元帅徐向前的故乡,是国家级传统村落,2023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永安村着力整合红色资源,突出“红色+旅游”“红色+文创”,持续擦亮“徐帅故里 红色永安”品牌。将红色文化融入剪纸、砚台、葫芦烙画、药合香珠、木碗等非遗创作;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旅游服务公司,结合红色文化发展轴,设计出“观看情景剧《英魂归乡》——体验非遗文创产品——瞻仰徐帅故居——参观徐帅纪念馆——品尝农家美食”等精品路线,一幅有“革命遗址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发展路径可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游“地下长城” 悟红色历史西河头地道内景定襄县晋昌镇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是全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2023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西河头村依托地道战纪念馆红色资源,谋划打造集红色旅游纪念品展销、毛主席纪念章展览、“双镇”建设模型展览、激光射击战争体验、红色革命故事影视表演体验、红高粱特色餐厅为一体的红色特色体验主题馆。同时,修缮恢复体验馆地道出口,通过踏寻红色足迹、瞻仰革命遗迹、倾听红色故事,形成循环式参观体验,建立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红色+旅游”格局,打造吃、住、游、乐一体化的红色游路线,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余人次。红色村庄打出“绿色招牌”北三泉村“诗与远方”农业观光园举办稻草人艺术展原平市云水镇北三泉村是开国上将赵尔陆的故乡,也是孕育革命思想的土壤,2022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北三泉村坚持以红促绿、以绿旺红,开发了遗址参观、红色研学、绿色采摘等项目,以“党支部+合作社”联农,建设16座高标准智慧大棚,打造城郊融合农业采摘园;以“党支部+企业”联营,治理80余亩盐碱湿地,建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2万元,走出了一条集“研学教育+休闲农业+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小小少年心向党 红色基因代代传五台县茹村小学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是八路军总部抗战出征后的第一个军事驻扎地,是八路军总部由“北上”改为“南移”的折返地,被誉为“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第一村”,2021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南茹村采取革命旧址现场学、集体座谈研讨学、在村老党员分享学等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切实将宣讲阵地“用”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与此同时,结合主产杂粮产品和野生台蘑的实际,大力扶持五台好礼系列的五台土特产项目发展和馋嘴食品加工车间建设,直接带动就业30余人,人均年收入9000-12000元,为村集体年增收20.2万元。“红旅+”激活富民强村新动能平型关村特色民宿繁峙县平型关镇平型关村是全面抗战时期著名战役--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2022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平型关村积极探索“红旅+农业、红旅+休闲、红旅+教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先后实施了特色民宿改造、农特产品体验中心升级、主街巷美化硬化等一系列服务提质工程,同时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精心打造出“游长城——观战场——学党史——住农家”的精品旅游路线,有效激活了村民致富的“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收益也有了明显提升。2022年、2023年平型关村集体经济实现“双破百”,村民年均增收5000余元。种下羊肚菌 撑开致富伞“忻口红”温室大棚忻府区忻口镇忻口村是忻口会战的发生地,该战役是抗战初期四大会战之一,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更是国共合作的经典之战,2021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忻口村利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资金,建设“忻口红”温室大棚13座,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羊肚菌产业,亩产湿羊肚菌达1000斤,带动本村劳动力5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忻州市举办“忻兴向荣向未来”青年人才之夜活动 2024-08-22
忻州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2024-08-21
朱晓东讲话刘卓良主持会议会场。刘纪森摄8月19日,忻州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对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再推进。市委书记、协调机制总召集人朱晓东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协调机制副总召集人刘卓良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协调机制副总召集人张敏通报全市相关工作情况。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兼任县(区)职务的市领导温建军、张宇光、崔峥岭、孟宏斌、李军在各分会场出席。会议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上来,把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作风引领,紧紧抓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增强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为忻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措施准,做到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以发现盲点、攻克难点、消除痛点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脚踏实地,深入基层,逐项摸清情况,挖掘问题本质。要落实工作举措,开展集中整治,补齐工作短板,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要突出县域主体,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靠前指挥,一抓到底,着眼本地实际,找到破题的方法和解题的路子。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都能够符合实际情况,解决群众关注度高、反应强烈的问题,克服一切困难,锻造经得起时间检验、可推广可复制的破解基层治理问题创新案例。会议强调,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省市明确了路线图,定下了时间表,关键要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狠抓落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强化日常调度,持续跟踪问效;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带动效应,确保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安排能够条条落实、件件落地实施见效。会上,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忻州主会场参加会议。来源:忻州日报
分层分类施策 精准精细指导——忻州市各地各部门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4-08-16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和基层党组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紧盯不同党员群体特点,采取针对性举措,确保党纪学习教育落实见效。上下贯通抓层层推进。市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高标准举办为期1天半的读书班,开展5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市级领导带头学习、领会、运用《条例》,引领带动各县(市、区)委和市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举办读书班,各级党委(党组)、基层党支部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4次集中学习,推动学习教育一贯到底、全面覆盖。五台、定襄两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联组共学”形式联合开展集中学习,由县委书记领学《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重要章节等内容,组织两县干部开展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两地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形成思想共鸣。繁峙县连续7年深耕“双日双评”党建品牌,依托支部主题党日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引导党员深刻领会核心要义;依托“党员先锋行实践日”组织党员开展防汛抗洪、环境整治、扶弱济困等志愿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靶向发力抓重点群体。紧盯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群体,通过组织参加上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警示教育会、开展研讨交流、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帮助清醒认识违纪代价,有效增强守纪自觉。保德县组织今年以来新提拔任用(进一步使用)的18名县管干部举办专题警示教育培训,推动新提拔任用(进一步使用)干部强化纪律意识,牢记政治责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风廉政的带头人。宁武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政策性补贴资金发放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编印《宁武县乡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组织12个乡镇和208个农村(社区)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传阅学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精准滴灌抓全面覆盖。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细化任务目标,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特殊群体,分类施策,织密“学习网”。神池县根据流向和意愿,引导268名流入县城的党员在6个社区就近参加学习,流出地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开展线上交流和结对帮学,推动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不漏学”。代县雁门关镇针对年老体弱党员行动不便、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采取“包保学习”的方式,由到村大学生和包村干部党员对年老体弱党员开展送学上门和“一对一”帮学服务活动,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学用结合抓“三新”领域。针对“三新”领域党员职业构成复杂、行业类型广泛、流动性强的特点,强化党建指导员带学,依托107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组织“三新”领域党员就近就便参加学习,引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河曲县建立行业党委党建工作包联制度,指派39名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包联非公领域党组织党纪学习教育,利用微信群不定期推送《条例》解读文章,全过程列席指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确保学习实效。忻府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共享自习室”,为快递小哥党员在送件空闲时间接受纪律教育提供便利,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开展“顺手捎带”特色志愿服务50余次,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来源:忻州日报
严明纪律规矩 实干诠释担当——全市各地各部门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4-08-13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和基层党组织坚持学用结合,自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实处发力、用实效检验,确保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见行见效。知纪明纪抓学习。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组织党员干部真正静下心来原原本本、逐条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原平市紧盯流动党员群体,依托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在城区务工、居住的农村党员开展集中学习1100余人次。针对在并务工党员较多的实际,依托太原市原平商会,打造“原平市在并党员服务站”,组织在并务工党员90人学习讨论4次,有效拓展在外流动党员学习教育路径。市直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所属131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四强”党支部建设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和清单化、项目化推进等形式,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和纪律建设,以党纪学习教育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以案说纪抓警示。坚持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召开警示教育会,用好当地警示教育资源,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自觉。“七一”当天,市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组织市四大班子、党政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县级党政正职和纪委书记等160余人赴省参观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大家观后纷纷感言,案例发人深思、促人警醒,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冲击,使大家接受了深入灵魂的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五台县建立常态化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机制,根据案件类型、性质和犯罪嫌疑人原工作岗位等情况分类确定旁听人员,开展5场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活动,组织109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零距离、全过程经历违法行为审判,形成有力震慑作用。务实担当抓作风。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中,各地实打实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纪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把党纪学习教育与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有机结合,为基层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定襄县受禄乡把党纪学习教育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中心工作结合推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拆除私搭乱建13处、整修道路3100米、更换路灯140余盏、粉刷墙面2500平方米,以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检验党纪学习教育成效。岢岚县梳理形成村级组织履职事项11类29条、协助办理事项26项,列出村级组织减负措施10项,明确村级组织不应办理事项22项,清理规范互联网APP、微信工作群460余个,清理整合室内挂牌348块,实行社情民意征集和“一张表统计工作”数据报送机制,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来源:忻州日报
山西经济日版头版头条|打造创新主阵地 激发人才驱动力 忻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2024-08-06
打造创新主阵地 激发人才驱动力“科创驿站”内的科研人员正在检查实验植物生长情况。赵曼君摄“这是我们的实验室,这些机器可以用来模拟我们污水处理设备运作过程。”7月25日,在忻州市“科创驿站”创新研发中心,来自山西大学忻州创新生态研究院的在读研究生高锦军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实验室。今年1月29日,忻州市举行了“科创驿站”揭牌仪式,山西大学忻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是首批进驻的实验室之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围绕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忻州市深入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战略要求,抓实抓好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新格局,以科技创新之力开辟了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抢占了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制高点。打造“利器”,“科创驿站”夯实创新基础午饭时间,忻州师范学院旧校区(东校区)主楼里走出来不少年轻人,他们是“科创驿站”里的新生力量。从1月揭牌至今,忻州“科创驿站”内已经有6所高校的人才团队入驻并开展研发工作。全方位深化“校、企、地”合作,抢抓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科创驿站”这把“利器”不仅提升了忻州地方产业和科技发展高“智”量和含“新”量,也为该市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一座年轻、领先、活泼的“科创驿站”,站在与晋创谷创新特区建设政策导向高度契合的起跑线上,打造了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成果展示、小试中试于一体的全链条,一大批年轻科研力量和专家学者的入驻,为忻州建构了优势变强势、先进变领先、成熟变成功的产业“孵化器”,“新鲜出炉”的技术和应用第一时间能在相关企业落地,让科技真正赋能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忻州市“科创驿站”目前已经吸引了包括山西大学忻州创新生态研究院、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共同推进建设的山工科技忻州创新研究院及中国农业大学忻州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忻州师范学院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等省内外高校创新研发平台的入驻。服务企业,成果转化赋能发展“实验室选择落地忻州,正是因为这里众多的制造业企业能为我们提供科研成果迅速落地转化的平台。比如我们为山西晨辉锻压股份有限公司定制了重载机械手,就是以科研成果赋能企业技术攻关和产业良性发展的实践。”山工科技忻州创新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管永强说。忻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殿君说:“推动更多新的科技成果从高校走进企业,真正落地成为产品,这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借助‘科创驿站’的平台优势,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真正在企业落地开花,为忻州新型产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铺就‘高速路’。”王殿君表示,忻州市高度重视打通科创平台建设同成果转化之间的通道,积极促成科技成果供给、产业技术升级和终端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截至今年6月,包括山西众立法兰有限公司、山西雁门山酒业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企业成功纳入了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名单。忻州市一方面通过大力推进驿站内研发机构落地建设,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和推进产业化发展等工作;另一方面还在全市大力推动科技园区建设,为科技成果落地提供配套服务,如神池县创建了绿色食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有机旱作农业先进技术集成、示范、辐射带动提供了新样板。此外,该市还积极推进特色专业镇发展、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2023年,该市通过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新认定市重点实验室4家、市中试基地1家、市技术创新中心8家,培育市新型研发机构3家,健全完善了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招才引智,面向未来储备力量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忻州市发挥科技与人才在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以最优政策支持创新、最大诚意引育人才,让更多青年人才成为忻州发展的基石。2023年,忻州市选聘了23名“科技副总”,科技人才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该市优先为“科技副总”牵头研发的项目立项,对研发成果进行奖励。为“科技副总”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就医服务“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服务,打造温暖的“人才之家”,以诚意集聚人才的力量。该市制定了《忻州市柔性引进人才办法(试行)》,出台了《人才服务联盟暂行办法》《“一事一议”支持人才发展实施办法》,推出了《忻州市“桐欣人才卡”服务指南》等,为提升广大人才在忻州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一重保障。该市还持续推进科研人员培育计划,主动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让人才与城市发展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在各类政策支持下,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落户忻州,切实为当地的科技队伍注入了活力。增强科技含量,建强人才队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忻州市不遗余力打造以“科创驿站”平台为代表的创新“主阵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创新“驱动力”,培养、集聚科技领域优秀人才赋能创新“核心力”,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以科技强市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撑。(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报道忻州:精准选聘“科技副总”助企 2024-07-04
“选聘‘科技副总’入企,搭建起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平台,科研人员与企业可谓一拍即合。”近日,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韩彦峰副教授说。担任山西管家营法兰锻造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近8个月以来,他指导企业提升工艺,推动实现异型法兰精密加工。去年以来,山西忻州市紧扣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选聘23名科技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深入62家民营企业征集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选聘方案,点对点联系中国农业大学等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并发布岗位需求。“科技副总”到任以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创新平台、牵头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搭建起连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的桥梁。五台云海镁业公司聘请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蒋斌为“科技副总”后,共同研发新品镁合金材料,企业生产效率得到稳步提升。为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市县企同步完善科创支持、待遇保障机制。市级每年为考核合格的“科技副总”发放2万元绩效奖励,对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的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10万元资金奖励。县级全额报销往返交通费用,并购买综合意外商业保险。企业配套建设起产学研基地、工业设计中心,以优质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忻州:“五好社区”托起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4-06-22
宋家沟群众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北京夏初科技集团宋家沟采摘园里,远道而来的游客兴致勃勃地采摘草莓。宋家沟景区举办游客背诗词兑换精美文创产品活动。广惠园全景。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忻州市岢岚县,走进即将整村搬迁的赵家洼村、宋家沟新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深情嘱托,“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我省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省委团结带领3500万三晋儿女不断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如今,全省脱贫地区和总书记考察过的赵家洼村、宋家沟新村一样,已经迈上新的奋斗起点,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背景链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把集中安置区和搬迁脱贫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特殊群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举措、补齐短板弱项,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2022年,忻州市、大同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先后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2022年7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就业渠道持续拓宽。深入开展外出务工输送一批、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安排一批、以工代赈安置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等“六个一批”就业帮扶,促进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每年组织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出台交通补贴、稳岗补助、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等多项促进就业奖补政策,调动市场主体和搬迁劳动力务工就业积极性,确保了有劳动力且有意愿的搬迁脱贫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产业支撑不断增强。积极规划后续产业项目,用实衔接补助资金,引导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发展,不断丰富产业项目与搬迁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优先安排吸纳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入园发展,在厂房、租金、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十四五”以来,全省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846个,投资16.45亿元,惠及搬迁脱贫人口39.63万人(次)。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不断完善安置区路水电气房网等基础设施,聚焦共享教育、医疗资源和养老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了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平等共享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大中型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规划布局、一体建设提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要素向农村安置点延伸覆盖。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为主体、驻点工作队全面参与、网格员为依托、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管理为补充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省级出台文件,明确迁入地对搬迁群众各项权益保障负主要责任、第一责任,保障搬迁群众各项权益落实。建立起驻点工作队为基础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夯实筑牢防返贫底线。李全宏6月21日,天蓝山青。岢岚县第7届“6·21乡村文化旅游季”在宋家沟新村盛大开幕。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忻州市岢岚县,走进即将整村搬迁的赵家洼、宋家沟新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深情嘱托,“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7年来,忻州市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聚焦“稳”字做好搬迁后扶“后半篇文章”,有序创建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业兴带来百业旺,奋斗换来好生活。”如今的宋家沟新村已经发展成4A级景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游存明自豪地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多万元。他的话语也代表着忻州所有搬迁群众的心声。聚焦权属权益,让搬迁群众放心来经历过苦,更珍惜甜。从赵家洼黄泥屋搬迁到县城广惠园楼房的刘福有大爷笑着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舒心”。同搬迁群众站在一起,就知晓何以解忧,如何排愁。忻州市把保障搬迁群众后续权益作为搬迁后扶的核心内容,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对象后续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梳理明确搬迁群众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四大类23项权益,厘清迁出地、迁入地的权益保障边界和范围。广惠园社区党委书记尹建明介绍,其中迁出地保障承包地合法权益、林地合法权益、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土地复垦增减挂、光伏、原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及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支持政策等8项权益;迁入地保障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党组织关系、干部选用、子女教育和文体娱乐、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监测帮扶、户口转移、新增住房需求等15项权益。纸上的文件如何让搬迁群众“读”懂?尹建明说:“说千遍不如做一遍。搬迁群众有事了,社区工作人员就要往回揽。揽回来,帮着办,一个人遇到的事往往是一类人的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大家都明白文件上到底说了些啥。”该社区通过窗口通办、专业代办、志愿帮办等多种服务,实现居民服务“零距离”,建起了一座衔接搬迁群众从故乡到异乡、从农民到市民转型的桥梁。聚焦生活生计,让搬迁群众安心住广惠园是岢岚县县城集中搬迁安置区,安置了全县82%的易地搬迁户,涉及包括赵家洼在内的全县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1773户5029人。让四面八方的人搬到一起能够和谐相处,这是对搬迁后扶体系和社区治理能力的双重考验。忻州市强化体系建设,全市68个集中安置区全部实行“乡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和“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总楼长、单元长”的社区“双五级”管理体系,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让搬迁群众8万余人的大情小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楼上漏水、楼道堆放杂物、充电桩安装、物业管理、招工信息发布……解决这些关乎社区居民生活生计的事情,除了实行网格管理,“板凳议事会”是广惠园社区开展政策宣讲、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尹建明说,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板凳议事会”,一道道社区治理难题迎刃而解,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让居民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有了归属感,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79岁的老党员白发兴感慨地说:“刚来那几年,我们见面打招呼都是问,你是从哪个村搬来的,现在楼下碰见不认识的就问,你在几号楼几单元住的了。”让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医疗、养老、教育、就业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满足,广惠园社区入选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乡村治理优秀品牌案例”,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平安山西建设示范社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好社区”。聚焦就业创业,让搬迁群众干劲足早上5点半,还有些微凉,沈姚付和老伴儿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活,他们要给来村里旅游的游客提前准备好凉粉。7年前,搬到宋家沟新村后,沈姚付不等不靠,借着旅游的东风,支起了凉粉摊。他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越奋斗生活越好。”忻州市把产业就业作为保障搬迁群众生计的首要任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的意见》,培育增收产业,构建“市有基地、县有园区、村有车间、户有工坊”的就业体系,保障稳定就业。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32260人,就业率97.22%,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随着乡村游火爆,宋家沟先后建设运营91座设施大棚,引导26户村民建起民宿客栈77间,扶持95户农户发展小买卖、小养殖、小作坊等庭院经济,带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底的6391元提升到去年底的16620元,其中易地搬迁群众收入达到17970元。“吃上旅游饭,还要吃好旅游饭。”游存明说,依托宋家沟4A级景区和相连的王家岔宋长城3A级景区,下一步,将聘请专业设计运营团队,重点围绕民俗风情、红色党建、山水休闲、农耕体验等文旅产品进行集中打造和开发,使文旅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21年以来,忻州市44个县城集中安置区、24个农村集中安置区中,已成功创建43个“五好社区”,其中14个安置区“五好社区”创建获得省级授牌。为进一步深化易地搬迁后扶工作,忻州市又提出建设智慧社区,让搬迁群众乘上数字化的“时代动车”。山西日报记者王利强特写1向阳街上向阳生踏着夕阳的余晖,一辆辆流动推车从四面八方陆续汇集到向阳街上。华灯初上,吆喝叫卖声、孩童嬉笑声交织在一起,街头巷尾小吃飘香,原本安静的社区一下热闹起来。向阳街上的摊主大多是广惠园社区的居民,搬出山庄窝铺后,乡亲们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不少人萌生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想法。31岁的马小飞是高家会乡五里水人,2019年5月,一家三口住进了新家,他家楼下就是向阳街。今年1月,看到朋友推荐的烧烤技能培训,马小飞便跟妻子丁楠商量着在家门口摆摊创业。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小两口的摊点顺利开张。“以前在村里,山高坡陡收成不好,无奈四处漂泊打工,现在不仅住进了亮堂的楼房,还有了自己的小生意。”马小飞动作麻利地翻转烤串,还不时刷油上料,脸上笑意满满,“现在的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自己更要加把劲,让脱贫后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开张不到半年收入近3万元,前段时间赶上端午市集,每天营业额在500元左右,时间还自由,挣钱带娃两不误。”马小飞说。现在,自家的烧烤摊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家人其乐融融,陪伴好孩子、照顾好父母是两人最大的心愿。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实现楼上“安居”、楼下“乐业”,广惠园社区从2021年开始分批邀请忻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前来开展面点、家政、电工等技能培训,受益群众百余人,并把流动摊点集中到了向阳街上,引导群众规范经营。“前段时间社区开展走访调查,为像马小飞一样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申报了自主创业补贴,根据情况可以补助500元到2000元不等。”广惠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孙越峰说。夜幕已深,马小飞摊位前的烤炉烧得正旺,在弥漫升腾的烟火中,满是幸福生活的气息。薛志浩特写2连心桥畔旅游兴走进岢岚县宋家沟村,村里的青石板路宽阔整洁,黄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横跨新村宋水街和旧村宋前街的连心桥下,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灵动和妩媚。“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乡村文化旅游季,我家的4间客房早就被太原的游客预订一空。”6月16日,记者见到村民李建平时,他正在和家人收拾院子,放下手中的工具,他满眼都是期待:“要做足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呵护好宋家沟的旅游招牌。”李建平家在连心桥旁,沿街的门店经营着农家乐餐馆,后院是乡村主题民宿,房间的窗户被擦得透亮,院里小菜地里种了黄瓜、西红柿、玉米,屋檐下一排小红灯笼随风摇曳,充满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从2018年开始,宋家沟陆续建起了停车场、游客中心、标识路牌等服务设施,并着手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季。如今,20多户村民开起了特色民宿,不少脱贫户在宋水街卖起了手工文创、地方美食,村里更是捧回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金字招牌。看着门前停车场上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车络绎不绝,原本在外打拼的李建平决定返乡创业,去年6月旧房完成翻修,每间客房都配有地暖和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入住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都夸咱们的环境舒适、服务周到。营业一年来收入3万多元,旺季的时候单月收入接近万元。”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李建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话间,20多名来毕业旅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从院前路过,带队的李爱兰是村“两委”成员,工作之余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导游。“村里的‘巧手坊’提供手工剪纸、布包、面塑等特色文创的培训、体验和销售服务,让村里的妇女也有了增收路子,‘节节高’旅游合作社更是结对帮扶11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还有生态采摘、民俗演出……”说起宋家沟的“旅游饭”,李爱兰有说不完的话。沿着宋水街,慕名而来的学生们边看边听边问。“徜徉在绿水青山间,近距离感受到了宋家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贾一骁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薛志浩图片:赵文君
忻州: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2024-06-21
忻府区新建路街道龙岗社区 ——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忻府区新建路街道龙岗社区全域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有12个居民小区,10个小区党支部,常住居民2472户6556人。近年来,龙岗社区发挥党建赋能作用,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全市首家“小哥驿站”,开展“顺手捎带”特色志愿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实现社区党组织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努力、双向奔赴。小哥”志愿者参与社区宣传活动凝“新”聚力夯基础,建强红色组织堡垒。社区党委着眼新就业群体党建联建,凝聚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力量,推动新就业群体健康有序发展。动态摸排建台账。综合外卖平台、快递站点、货运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分布情况,深入开展新就业群体调研专项行动,按照行业类型、经营状况、从业人数以及党员人数等逐项建立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信息准、情况明。同时,按照“一人一档”原则,对辖区内42名快递员、外卖员建立“小哥”档案,动态更新、规范管理,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生力量。优化组织强引领。社区党委主动对接“三通一达”、顺丰速运、邮政快递等快递物流企业和快递网点,吸纳社区网格员和快递物流企业中的4名党员,成立了龙岗社区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由社区党委委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步启动新就业群体“红细胞”培育计划,发现和培养符合党员发展条件要求的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建强组织体系。2023年,龙岗社区新就业群体党支部培养发展党员2名。精准培育提素能。采取“线上+线下”培育方式,为新就业群体蓄能充电,提升素养水平。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平台,对新就业群体进行线上教育。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和思想引领。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共享自习室”,提前备好学习课件、学习资料,由党建专员进行专门辅导,让新就业群体利用休息间隙在自习室尽情汲取“精神食粮”。尽“新”竭力解难题,搭建暖心服务港湾。紧扣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密切关注其生活状况,多措并举为其排忧解难,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圈,感受如家般的温暖。打造“一站式”小哥驿站。针对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网约出行等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依托辖区内党群服务中心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打造新就业群体“小哥驿站”,免费提供避暑取暖、歇脚充电、饮水避雨、餐食加热等服务。提供“暖心式”特色服务。围绕新就业群体关注的就业形势、健康安全等问题,积极统筹社会资源,为“小哥”开展政策咨询、健康咨询、技能提升等多项特色服务,织密暖心服务网。社区组织卫生服务站开展4次义诊活动,为26名快递员进行健康义诊。满足“心愿式”个性需求。建立诉求反馈机制,针对9名新就业群体子女暑假无人照看的现实需求,龙岗社区积极协调包联单位忻州三中,选派出6名党员骨干教师,对“小哥”志愿者子女进行暑期学习辅导,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在龙岗社区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同“新”协力办实事,赋能社区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楼宇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治理、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移动探头”“流动岗哨”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及时转变为“治理力量”。沉浸式参与基层治理。将快递“小哥”吸纳为兼职网格辅助员,常态化开展隐患“随手拍”。在快递配送过程中,将辖区内发现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突发问题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社区,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延伸社区信息收集触角。2023年,快递小哥共发现并上报问题32条,社区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派单处置、整改清零。多元化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成立“小哥”志愿服务队,围绕居民实际需求,制定《新就业群体“顺手捎带”志愿服务清单》,设置爱心公益、平安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独居老人“窗帘行动”、特殊人群“守护行动”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擦亮新就业群体“顺手捎带”特色服务品牌。“小哥”志愿者每日在进入小区送货时,根据社区提供的独居老人居住分布图,“顺手捎带”察看独居老人家中窗帘是否拉开,如有异常,会通过微信群及时通知社区,由社区网格员联系家属子女了解情况,登门察看老人生活状况,这一志愿活动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小哥”志愿服务队共开展社区派单志愿服务18次,服务居民300余人,顺手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买菜买药、送衣送水20余次。积分制管理激发活力。社区制定了《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实施细则》,设定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积分项目,明确奖励措施,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励,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生价值。2023年,社区党委将2名在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小哥”志愿者培养成预备党员。社区党委将持续增强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引领力,拓展延伸“小哥驿站”服务功能,增强“小哥”志愿服务队职业荣誉感,扩大“顺手捎带”志愿服务影响力,吸纳更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样板。原平市北城街道城西社区 ——探索“三个三”治理新路径原平市北城街道城西社区辖区面积1.36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小区20个,常住人口2608户5810人,单位、学校、企业等20家,个体工商户263家。辖区内以开放式老旧小区为主,呈现“三多三难”的问题,即: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公共设施维护难、公用空间使用难、公用服务覆盖难。为有效破解小区治理服务的痛点、难点问题,城西社区党委坚持访民情、办实事、解民忧,探索“三个三”模式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小区服务居民效能。社区开展非遗面塑体验活动实施“三进”工程,集聚为民服务“主力军”。城西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作用,着力推动组织体系进小区、党员队伍进小区、服务阵地进小区,有效搭建服务居民平台。组织体系进小区。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成立5个网格党总支,20个小区党支部,85个楼宇党小组,确定207个党员中心户,小区党建实现全覆盖。党员队伍进小区。将辖区内164名直管党员、217名在职党员、107名离退休党员、15名其他党员以小区为单位分类建立台账,组建志愿服务队8支,在小区设置政策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居民健康守护员等服务岗位,按照党员类别、个人特长和服务时段,为每位党员至少设定1个服务岗位,明确职责任务,充实小区治理服务力量。实行在职党员“爱心10分钟”志愿活动,通过上班早走10分钟、下班晚回10分钟,对包联弱势群体进行常态走访。金荣路小区在职党员张素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户老人家中冒黑烟,立即联系消防救援人员及时扑救,保障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阵地进小区。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8个,每月开展“1+X”小区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议事协商、医疗义诊等活动21次,让小区管理服务有了“主阵地”。凝聚“三方”力量,按下服务居民“快捷键”。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新格局,推动为民服务沉在一线、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小区治理服务活力。组建红色物管会,激活自治力量。成立小区红色物管会11个,引进朗洁清洁服务公司为8个小区提供物业服务,在2个居民自治小区由社区指导居民自治,聘请物业服务人员,确保20个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设立党员积分榜,发挥先锋力量。全面落实党员参与小区治理服务积分和“所属党组织+社区”双重管理制度,针对居民需求设立13项积分指标,每月一次动态更新积分榜,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小区活动。今年以来,20个小区党组织累计动员党员接单1000余人次,开展帮办代办、志愿服务等活动280余次,着力将群众忧心事变成顺心事。下好共联共治棋,凝聚部门力量。坚持构建共联共建共治的区域化党建格局,社区党委与辖区12家单位签订共建清单,实行轮值主席制度,定期发布服务预告,精准对接居民需求。6家驻区单位与社区联合实施共享停车、共享阵地、共享服务等公益项目,先后开展“捐赠一本书”“再就业学堂”等活动32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优化“三项”机制,架起民呼我为“连心桥”。通过党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三诉三办”机制,顺应群众期待,高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未诉先办。通过每名党员包联5-10户居民,每月走访一次,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出击”转变,有效将飞线充电、挤占安全通道等问题隐患和广场舞扰民、抢占车位等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接诉即办。通过党员对群众诉求进行收集、分办,对急需解决的问题,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小区党支部、物管会、物业企业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梳理解决方案,实行社区书记领办、党员帮办予以办理,先后解决下水管道老化、化粪池堵塞等难题。实现难诉联办。发挥党员“中转站”作用,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和社区难以解决的事项,及时上报街道办理,通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由街道社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合力解决。今年以来,通过街社联动、部门助力,完成了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益民巷500米道路翻新,真正让民生实事成为群众认可的暖心工程。社区党委将持续在加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上下功夫,用好小区党群服务站,搭建小区治理服务智慧化管理平台,深入挖掘小区居民中贤人、能人、民俗传承人等组建自治队伍,以更强的力量、更好的服务,畅通小区多元治理的“毛细血管”。河曲县西口镇滨河社区隩滨花园小区 ——支部引领共建幸福家园河曲县西口镇滨河社区隩滨花园小区现有业主808户2768人,小区党员315名,其中直管党员8名、在职党员258名、退休党员48名、其他党员1名。2022年9月,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突出支部引领,通过组织聚合、资源整合、服务融合,优化特色志愿服务,画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睦邻共治”的小区治理“同心圆”,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高、安全感更强。社区志愿者服务环卫工人支部建设强起来,成为居民“主心骨”。“搭好车头”强引领。延伸“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强的标准,从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推选优秀党员,组建党支部班子,建立楼栋党小组6个,确定党员中心户18户,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组织网,让居民感受到党支部的组织凝聚力。“一肩双挑”显担当。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小区党支部书记同时被物业公司聘用为物业经理,小区支部成员与物管会成员相互交叉,更高效地服务小区、服务居民。在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中,支部书记带着小区党员、物管会成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通过摆事实、讲政策,小区长期存在的乱占、乱建、乱停车等问题得到根治,小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联席议事”解难题。利用小区党群服务站,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周末叨啦吧”,小区党支部、物管会和物业公司开展三方联席会商,研究居民反映的难点焦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实现物业服务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监督。2023年,联席议事30多次,完成升级监控系统、改造车库门、消除“电动车上楼”等居民关心的实事10余件。“枫桥经验”用起来,解决居民烦心事。划细划小微网格。小区党支部构建“小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小区按楼栋单元分布,细划为18个微网格,微网格员全部由党员担任。“线上+线下”集民意。线上利用“隩快办”“民声哨”等微信小程序以及小区微网格微信群,随时收集居民意见;线下发挥微网格员、老党员作用,上门走访及时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梳理汇总、分类处理。用好“家园帮帮队”。党支部充分调动小区资源,以支部成员、微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党员中心户为主体,吸纳物业人员、退休党员,以及在小区居住的城建、司法、派出所等单位在职党员,共同组建一支“家园帮帮队”,按照微网格分解任务,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党支部有针对性派出相应人员组成小分队,及时解决屋顶漏水、管道破损等问题25项,成功调解因“噪音扰民”“违规占道”等引发的邻里矛盾40多件,实现“群众事群众议、小区事小区办”,逐步打造“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现代化“枫桥式”小区。志愿服务“活”起来,提升居民幸福感。小区党支部对直管党员、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建立信息台账,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党员的特长优势,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别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在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立“微心愿”墙,居民把“微心愿”晒出来,在职党员根据自己的领域和特长,采取“一对一”帮扶,有的上门为高龄老人进行健康检查,有的讲解大病报销政策,有的开展心理辅导,一年来帮助居民完成微心愿185个。“银发互助团”传递温情。针对当前老龄化突出问题,探索实行“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互助机制,招募身体健康、有爱心的低龄老人组建一支“银发互助团”,为小区13名孤寡、空巢、失能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助办、助聊等关爱服务,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红色志愿服务队”群策群力。小区党支部成立由25名党员组成的“红色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进群众门、问群众需、送群众暖”活动。2023年12月19日,河曲遭遇极寒天气,最低温度零下28度,小区下水主管道突然堵塞,红色志愿服务队立即响应小区党支部号召,顶着严寒昼夜抢修,连续奋战48小时将管道疏通,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隩滨花园小区以党建引领抓实抓好小区治理服务,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治理优势,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小区自治、居民参与、幸福邻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实际行动点亮群众美好生活,让小区治理更有力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