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学习进行时丨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2023-08-16
学习进行时丨重视战略策略问题 2023-08-15
总书记“公开课”|以学铸魂 2023-08-15
编者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系列长图解《总书记“公开课”》,与您一起从总书记的“知”与“行”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围绕“以学铸魂”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
在调查研究中用好地方志 2023-08-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文献调研法。文献调研法就是围绕特定的调研主题与问题,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调研目的。在文献资料中,地方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地方志被誉为“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具有存史功能,能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民俗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用文字记录下来、保存下去,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具有资治功能,能为领导干部和决策机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早在地方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有细读地方志的习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指出:“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每到一地调研,都会让当地准备县志,往往翻阅至后半夜,第二天与大家的交流座谈也经常以县志里的内容为话头。习近平同志履新上海不久,就让市委办公厅找相关部门给他提供一套上海地方志。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要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并且举了1941年8月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的例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决定还提出了不少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邀集有经验的人开调查会,个别口头询问,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等。这些要求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挥好地方志作用提供了重要遵循。  用好地方志有利于参考历史信息。调查研究旨在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通过正确决策真正把问题解决好。作出正确决策,既需要加强现实研究,也需要参考历史信息。充分发挥地方志的作用,增强历史思维做调查研究,不仅可以看到“现在”,还能参照“从前”,更能以史为鉴决策“未来”。  用好地方志有利于汲取治理智慧。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记录前人处理政事的得失,兴亡成败尽在其中。在调查研究中,将下沉一线时看到的听到的,与地方志记录的先贤治理地方的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领导干部“鉴览得其要”“发施得其宜”,正确地指导工作,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  用好地方志有利于提升自身修养。史学家章学诚说:“史志之书,有裨风教者,原因传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时阅读地方志,除了能对当地流传史册的历史名人、民俗民风有更深刻的了解,还能对标先贤涵养品格。阅读地方志能让我们明白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官才会永存史册,才会让老百姓念念不忘。要以地方志中的先进人物为楷模、以反面典型为鉴戒,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2023-08-15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其艰巨性、复杂性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超大规模的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2023年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曾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却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陷于停滞状态,甚至严重倒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取得新进展。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2023年7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25日下午,习近平在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考察。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23年7月28日晚,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开幕。习近平、蔡奇、丁薛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
学习进行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2023-08-11
学习语|“十个坚持”指明网信工作方向 2023-08-11
当代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生机勃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坚持党管互联网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持网信为民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我多次说过,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现在还要加一条,用得好是真本事。——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2019年9月,习近平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2020年11月23日,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致贺信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工作队伍“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大力度建好队伍、全面从严管好队伍,选好配好各级网信领导干部,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语丨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 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 2023-08-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主题教育中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切实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严守规矩、严明法纪,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任务,是锻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悟。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2018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红色资源优势,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活动,形成具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特点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主题教育,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2023年4月3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更好地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23年6月,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把纪律的螺丝拧得紧而又紧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党的各级组织要敢于较真碰硬,见物见人见细节,从点滴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党的各级组织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杵磨针的功夫,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见常态、见长效。——2017年1月6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要严字当头,把纪律的螺丝拧得紧而又紧。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多做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的工作。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的管理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权力、资金、资源集中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要深化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削减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的干部疏远群众、脱离群众,“跑上面多、跑基层少、与群众远”。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下去调研“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不了解民情民意。有的不愿和群众打交道,怕同群众接触惹事上身、怕跟群众交流脱不开身、怕为群众办事麻烦缠身。有的不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搭不上话、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有的霸气十足、颐指气使,对待群众态度恶劣、言语嚣张,等等。对这些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严肃查处,否则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学习语丨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 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 2023-08-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主题教育中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切实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严守规矩、严明法纪,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任务,是锻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悟。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2018年7月3日至4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红色资源优势,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活动,形成具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特点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主题教育,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2023年4月3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更好地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23年6月,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把纪律的螺丝拧得紧而又紧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党的各级组织要敢于较真碰硬,见物见人见细节,从点滴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党的各级组织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杵磨针的功夫,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见常态、见长效。——2017年1月6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要严字当头,把纪律的螺丝拧得紧而又紧。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多做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的工作。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的管理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权力、资金、资源集中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要深化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削减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的干部疏远群众、脱离群众,“跑上面多、跑基层少、与群众远”。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下去调研“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不了解民情民意。有的不愿和群众打交道,怕同群众接触惹事上身、怕跟群众交流脱不开身、怕为群众办事麻烦缠身。有的不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搭不上话、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有的霸气十足、颐指气使,对待群众态度恶劣、言语嚣张,等等。对这些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严肃查处,否则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述评: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2023-08-0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昂扬奋进。  掌握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盛夏时节,上海兴业路。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这本只有56页,却伴随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小册子,正是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  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讲起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大会现场放飞气球。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百年来真理养分滋养神州大地,孕育盛世中华累累硕果。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一个理想崇高、志向远大的党,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就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胜。  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史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理论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是马克思主义最伟大、最生动的实践——  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老一辈革命家旧居。                                                         这是2023年6月27日拍摄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黄土高原山坳的窑洞内,书桌、地图、笔墨、油灯、火盆……处处是历史的讲述。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写下著名的《矛盾论》。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方法论。  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时,着力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站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努力“富起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强起来”。  矛盾观、群众观、实践观、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  从时代的山巅回望,能更清晰地看到理论和实践交相辉映、彼此呼应的历史轨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当今世界“真正的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中,中国共产党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这是把握规律、发现趋势的敏锐眼光。在宏阔的时空坐标上洞察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时与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  这是谋幸福、谋复兴、谋进步、谋大同的胸怀担当。坚定人民立场、担当民族使命,关注人类命运、展现天下情怀,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恢弘气魄。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这是整体把握、辩证分析、与时俱进的深谋远虑。观大势、谋长远、布全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的自觉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坚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打主动仗、下先手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是一抓到底、务求全胜的鲜明风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钉钉子”的韧劲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这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  从原理到道理、从道路到出路、从方法到办法,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定律”“公式”,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更加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走过五百年历程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出发,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激发出致力千秋伟业的壮志豪情;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度,升腾起万千气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向上、自立自强;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个手握真理的大党,一个底蕴深厚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踏上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全党正在进行的一个新的大学习,是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的新的大动员。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今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实践证明,“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我们理解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金钥匙”。  把握理论逻辑,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  2022年春节前夕,迎着飘飘洒洒的雪花,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山西段村蔡文明家,和大伙儿围坐在客厅,一笔一笔算起收支账。  2012年,也是寒冬时节,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阜平“看真贫”,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这是2021年7月23日拍摄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两度踏雪,一路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以掷地有声的誓言,为新时代“答卷”起笔。  千秋伟业,人民江山。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人民至上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信自立彰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念,守正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要求,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胸怀天下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把握历史逻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这是2023年6月8日拍摄的山东省曲阜市尼山圣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孔子故里,倡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考察敦煌莫高窟,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走进岳麓书院,凝望“实事求是”匾额,感叹“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来到九曲溪畔朱熹园,提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在拼接壁画图像(2023年4月25日摄)。数字化探索为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走向“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追寻文明根脉,对中华文化自信自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是2023年6月8日在长沙市岳麓区拍摄的岳麓书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游客参观位于福建武夷山朱熹园的武夷精舍(2022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今年6月1日,总书记来到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步入兰台洞库库架深处,仔细观摩珍贵文物,感受着古老文明传承至今的气息和底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是2023年5月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新华社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六个必须坚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人民至上汲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经验;自信自立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守正创新传承“守中致和”“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的理念;问题导向发扬“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传统;系统观念凝结“九州共贯”“多元一体”“见微知著”的智慧;胸怀天下发展“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把握实践逻辑,凝结新时代伟大实践经验精华——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沙”,是此行的主题。  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看着那些在风沙中坚韧生长的树木,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两年多前,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明要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增添一字,正是系统观念的生动诠释,既有“一盘大棋”的全局观,也有“以点带面”的方法论。  新时代、新征程,大格局、大战略。在作答时代课题、擘画长远未来中,一个个关键处落子相连成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空间。  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坚定“四个自信”,自信自立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着力固本培元、立破并举,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守正创新;从铁腕反腐到全面深改,以问题导向推动攻坚克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党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而形成的系统方法论,蕴含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  展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拥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壮丽事业,必有不可限量的光明前途!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面向未来,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成果,从而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2023年3月1日,中央党校礼堂内掌声如潮,气氛热烈,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工作指明方向:  “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研究深、阐释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推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要重点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根本的重大战略课题,形成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  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共产党人将为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贡献智慧力量。  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2020年9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等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总书记同每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为长远发展汇集民智,到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听民声、察民情,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  要深刻体会“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根本性意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当前,我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唯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方能无惧艰难险阻、坚定勇毅前行。  新征程上,做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扎实做好这一伟大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启慧增智,把兴党强国的本领学到手、用到位——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在这份推动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宏伟蓝图中,“系统”一词出现了20余次。  “处理好轻重缓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是战略性的储备。”就在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治水思维。  这是2021年5月20日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有力支撑。  学会以战略思维谋大势、以历史思维鉴得失、以辩证思维化矛盾、以系统思维察全局、以创新思维促改革、以法治思维治天下、以底线思维控风险,做到从全面、根本、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正是以党的创新理论启慧增智的题中之义。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修身正风,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4天时间,辗转千里。  今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调研来到广东。  从雷州半岛到珠江之滨,总书记不辞辛苦,看港口、看湿地、进果园、进车间,充分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                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一位果农展示从树龄约1300年的“天伦之乐”古树上采摘的荔枝(2023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在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以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基层调研,为全党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作出表率。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前进道路上,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就越要大兴务实之风,把工作抓实、步子迈实;就越要弘扬清廉之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就越要养成俭朴之风,涵养道德操守,崇尚节俭生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笃行促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伟业——  伟大的梦想,必须靠扎实的奋斗去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唯有实干才能成就梦想。  前进路上,必须落实“重实践”要求,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出实招、求实效、打基础、利长远;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要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实际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发出铿锵号召:  “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