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学习语丨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主页 >详情页
学习语丨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事业向前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我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我国历史知识。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的讲话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学习语丨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事业向前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我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我国历史知识。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的讲话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