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如何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总书记这样说 2023-07-05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今天,本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现在,需要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8年7月3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正确政治路线决定正确组织路线,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我们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要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按照“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的思路,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党支部建在司局、党小组建在处室”,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体系的一个特点。要重视建强党小组,发挥党小组作用。要发挥支部管到人头的特点,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把党员管住管好,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党的组织体系的优势和威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这就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道理所在。——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我们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树立加强基层建设的鲜明导向,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提高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的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这次主题教育,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带好头、作表率,示范带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同时,要在主题教育中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切实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严守规矩、严明法纪,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2023年4月3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优化健全雄安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有序推动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要加强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要完善新区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2023 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2023-07-04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这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措施并提出系列要求。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中明确要“重实践、建新功”,具体目标中有“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工作安排中有“推动发展”,指向是一致的,就是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就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新时代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近70万亿元,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特别是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现在,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各地各部门开展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用结果来评判,要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上。要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全国两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我们必须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做好着力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工作,拿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紧密结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中卡点、堵点仍然较多,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瓶颈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等。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就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理论武装,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坚持调研开路,坚持问题导向,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紧密结合实际,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紧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开展靶向治疗,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防疫等重大关系,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政绩观问题,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也是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过程。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切实办实事、解民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做大“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聚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主题教育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全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论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2023-07-03
      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会议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大成就,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作出部署。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这次会议的灵魂所在、精髓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们党成功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这“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最紧要的是把这一重要思想领会深、把握准、落到位。要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其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强大的实践引领力、系统的科学方法论,认真做好学习宣传研究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用好,不断增进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要经常对标对表,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具体政策、具体任务、具体措施,一项一项抓落地、抓到位、抓见效,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 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精准定位、积极作为。要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落实到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之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通过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把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严把入口、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管理体系,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党的组织工作制度规范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要高质量完成好组织工作各项重点任务。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从严管理党员,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努力走好第一方阵,自觉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2023-07-01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    102载砥砺,是什么让一颗暗夜中的火种炽燃成引领民族复兴的熊熊火炬?  102载拼搏,是什么让一个百年大党走过世纪沧桑依然风华正茂?  从嘉兴南湖上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回望那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捧读用热血与生命写就的红色华章,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想、力量与担当。  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的复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坚持真理,坚守信仰  真理,总是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回望百余年前的起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从此,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烽火年代的嘹亮号角;“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建设时期的坚定抉择;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改革春潮中的拨云破雾……在东方古国改天换地的史诗中,真理之光,始终闪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伟大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扎实开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拥有了更为澎湃的前行动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因为真理的指引,所以无往不胜;因为理想的召唤,所以百折不挠。  2022年底,一则消息牵动人心——“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逝世”。人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点亮蜡烛,送别这位老英雄。  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冒着枪林弹雨,立下赫赫战功;革命成功,他为了祖国建设,扎根偏远山区,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生……  人们无数次追问,是什么让他历经岁月而不改本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我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张富清朴素的话语道出信仰的力量。  蔡和森“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黄大年“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  一代代共产党人心怀信仰,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  如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正熔铸于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让百年大党生发出源源不竭的青春朝气。  使命艰巨,梦想伟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再次迎来参观高峰。  在馆内的飞越中国影院,参观者坐上“飞行器”,俯瞰华夏大地。从世界屋脊到水墨江南,从北国风光到南海之滨,大好河山在眼前铺展开来,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乡村星罗棋布。  “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数十年前方志敏畅想的“可爱的中国”已然实现。  百余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使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这是为民造福的初心闪耀——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曾在村里工作近三年,“95后”江西姑娘陈娟娟从一名“外地研究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陈书记”、群众心中认可口中称呼的“沙洲女儿”。  “日访夜谈”入户倾听民声,为村服务中心新增多项网办事务……在陈娟娟心里,对人民的感情有多深,为人民服务的舞台就有多大。“曾经,红军战士剪下自己的半条被子留给百姓。现在,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也要竭尽所能给大家送去温暖。”  岁月流转,情怀永恒。  从“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勤勉为民,到“宁死不伤百姓”的毅然决然,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以律己,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不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铮铮誓言,有着最为生动有力的注脚。  这是矢志复兴的奋斗图景——  升平修典,盛世修文。2022年金秋时节,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序。皇皇典册,致敬一代代仁人志士追寻复兴的百年求索;字字千钧,回响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  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沃土的中国共产党,更懂得复兴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复兴重任扛在肩头。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以这样的“大历史观”道出百年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方向。  数百万名驻村干部投身脱贫一线,“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照进现实;年轻的科研团队日以继夜,中国航天逐梦星辰的脚步迈得更加稳健;一百多万名河长、湖长积极履职,护佑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的哀叹已成历史,民族复兴的大势不可逆转。  这是贡献世界的中国答卷——  2023年3月15日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全球15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云端”,共同参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又一次聚焦“政党的责任”召开的盛会。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有着世界眼光、天下情怀。  觉醒年代里,共产党早期组织新民学会的年轻人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新时代,“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目标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话语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博大胸怀。  从中国铁路技术为非洲发展“提速”,到“一带一路”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从全球发展倡议唱响合作共赢的主旋律,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汇聚起共建美好世界的强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决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而是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历尽千帆,越来越多的人对表“北京时间”、倾听“中国声音”、认可“中国方案”,越来越多的朋友和伙伴同中国一样,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新的征程,新的冲锋  2023年6月20日11时18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7次飞行。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长征”是红军“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的伟大远征,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着未来的坚定前行。  不一样的长征,却有着一样的冲锋。  踏上新的长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再启新程,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贫困户易地搬迁,村民们住进了楼房,建起了民宿;鞍钢矿业曾经尘土飞扬的矿山,如今蜕变成绿色生态园,目之所及皆是绿意……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一组卫星对比图在海外社交媒体刷屏。中国过去10年间的发展成就,让海外网友纷纷留言:“这是真正的变化”“很令人钦佩”……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茂名考察时的深情话语,道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   山长水阔不辞其远,风摧雨折不改其志。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为百年大党锚定新的奋斗目标。  以初心为舵,以使命为帆,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亿万人民意气风发,坚定地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2023-06-30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中共中央组织部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比2021年底净增132.9万名,增幅为1.4%。  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506.5万个,比2021年底净增12.9万个,增幅为2.6%。其中基层党委28.9万个,总支部32.0万个,支部445.6万个。  一、党员队伍情况  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女党员2930.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9.9%。少数民族党员744.5万名,占7.6%。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5365.4万名,占54.7%。  党员的年龄。30岁及以下党员1243.5万名,31至35岁党员1150.0万名,36至40岁党员1035.6万名,41至45岁党员896.6万名,46至50岁党员929.1万名,51至55岁党员897.5万名,56至60岁党员915.9万名,61岁及以上党员2735.9万名。  党员的入党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9.6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1360.9万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6053.2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2380.5万名。  党员的职业。工人(工勤技能人员)664.9万名,农牧渔民2603.2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589.8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1126.5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78.4万名,学生290.1万名,其他职业人员764.5万名,离退休人员1986.7万名。  二、发展党员情况  2022年共发展党员244.9万名。  发展党员的性别、民族、年龄和学历。发展女党员111.5万名,占45.5%。发展少数民族党员25.6万名,占10.5%。发展35岁及以下党员198.8万名,占81.2%。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125.9万名,占51.4%。  发展党员的职业。工人(工勤技能人员)15.7万名,农牧渔民37.6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5.8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27.1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2.3万名,学生93.6万名,其他职业人员22.8万名。在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128.8万名。  三、党内表彰情况  2022年全国各级党组织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9.8万个,表彰优秀共产党员55.7万名,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14.1万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转入常态化,全年颁发99.5万枚。  四、申请入党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入党申请人2096.2万名,入党积极分子1050.0万名。  五、党组织情况  党的地方委员会。全国共有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3198个。其中,省(区、市)委31个,市(州)委397个,县(市、区、旗)委2770个。  城市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党组织。全国9062个城市街道、29619个乡镇、116831个社区(居委会)、490041个行政村已建立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99.9%。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国共有机关基层党组织75.6万个,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97.7万个,企业基层党组织157.1万个,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7.9万个,基本实现应建尽建。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2023-06-29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蔡奇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讲话 李希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更好地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6月28日至29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出席会议。  蔡奇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蔡奇强调,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蔡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蔡奇强调,要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中把准组织工作定位,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事业、全面从严治党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从严管理党员,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各级组织部门要努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作总结讲话,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商务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李书磊、刘金国、穆虹、姜信治出席会议。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高校,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党的组织工作纪实 2023-06-27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党的组织工作纪实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造性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引领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京畿大地,宏图再起。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沧州市、石家庄市等地,围绕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进行调研。  考察中,从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到扎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都落到党的建设上:  “雄安新区党工委及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进一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路线决定方向,组织凝聚力量。  从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明确干部要“又红又专”,再到指明“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一路走来,我们党栉风沐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离不开有力的组织工作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一系列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重大问题。  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指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出发,阐明“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  从百年大党历史使命着眼,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从赢得国际竞争主动角度考量,提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敏锐把握党的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党的组织工作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保证,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内容。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到兰考,总书记就直奔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在焦裕禄半身铜像、焦裕禄生前办公桌等展品前,总书记驻足良久,仔细察看。“要像焦裕禄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总书记叮咛基层党员干部。  经习近平总书记批准,每年在中央党校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实现对县(市、区、旗)委书记轮训全覆盖。  “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2015年1月,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身经历勉励“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殷殷期许,饱含无限深情;谆谆嘱托,凝聚奋进力量。  对廖俊波、黄文秀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树起一座座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亲自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亲切会见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关心“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充分发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鼓舞人心作用;  每到地方考察调研,总会来到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实地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情况;  连续6次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上“开学第一课”,亲授成长成才之道……  在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同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协同推进。  2018年7月3日,党的97周岁生日刚过,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现在,需要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本原则、实践要求、工作重点,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纲”和“本”。  围绕组织体系建设,明确“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着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求“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顶层设计,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守正创新、纵深推进,引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迈上新台阶  走进宁夏固原市河川乡上黄村,一座座香菇大棚排列整齐,红瓦白墙的庭院错落有致,和美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曾经一段时间,上黄村因多年未发展党员,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不强,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为激发党员意识、凝聚党员力量,上黄村组织评选党员示范户、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以全面提升,村里的发展也焕发了崭新活力。  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坚强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党的组织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  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珠江波光粼粼、两岸草木青翠,南粤大地繁花似锦。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这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之后,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调研。  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和持续开展的经常性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深入。  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过“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  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  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揭示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密码:  2020年4月,在陕西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里,雨后初霁,满山绿意。画面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正在工作的茶农们迎面走来。从党的总书记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出现在产业扶贫第一线。  决战脱贫攻坚,党中央一声令下,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广大乡村干部冲锋陷阵,创造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奇迹。  抗击世纪疫情,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成立临时党组织24.4万个,2.5万多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筑牢党的组织体系这个坚实依托,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组织优势充分彰显,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更加稳固。  着力建强高素质骨干队伍,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  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统筹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  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破除“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倾向,做到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被及时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加强管理监督,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凡提四必”,切实抓好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等规定落实,深化选人用人监督检查和巡视审计整改,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局面,凝聚起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2018年12月29日,习近平主席签署第二十号主席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全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2022年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这是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这一表彰。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工作实现质的提升——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时隔11年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从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再到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我国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从高端领军人才,到技能人才、乡土人才;从自然科学人才,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文艺人才;从本土培养人才,到海外引进人才……如今,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纵深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依规治党的根本保障作用有效发挥——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就在党的百年华诞前夕,2021年5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印发。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支部工作条例、地方和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及农村、国企、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优势和效能进一步释放,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踔厉奋发、担当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这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我们的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把牢政治方向,坚定不移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  北京东郊,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绿草茵茵,涌动着学习、交流、讨论的热潮。  今年4月,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在这里举行。这是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村“两委”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中组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首次直接对所有村主职干部开展培训,还是近年来面向农村基层干部规模最大的一次培训。  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乡村振兴能力”主题,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分享了村里的“人才经”:“我们建立了党员干部、带富能人、返乡人才三张清单,把可培养、可发展的优秀青年纳入人才队伍,这些都是我们村‘带头人’队伍的源头活水。”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正确政治路线决定正确组织路线,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形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始终围绕中心,以高质量的组织工作保障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自贸港,改革开放的前沿,人才激荡的热土。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催生了“人才潮”的新一轮涌动,党中央选派了多批干部来海南挂职。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在洋浦保税港区,挂职干部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人才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可喜进展。  总书记对这件事十分关注:“将来还有后续计划吗?”  “还有后续,会继续做好。”  “这是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挂职干部在基层中增长才干。”总书记赞许道,“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在做一项书写历史的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选派优秀干部人才援疆援藏援青和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帮扶等,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树立优秀干部到艰苦地区培养、在艰苦地区成长、从艰苦地区选拔的正确导向;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做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机制;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部署,不断厚植组织优势,汇聚强大组织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激励担当作为,以积极的组织工作营造苦干实干的良好氛围——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期间,来到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研。  长山花园社区曾经环境脏乱差,经过改造和治理,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社区”。  是什么使这里脱胎换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总书记,他们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庭院党小组-楼栋党员家庭户“四级”党建网络工作体系,把社区治理和服务延伸到了最基层。  “看到你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景象,我很欣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基层社区工作者,再接再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搞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必须以组织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增强想担当的自觉、愿担当的动力、会担当的能力、敢担当的闯劲,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百年大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强大的组织功能、独特的组织优势、磅礴的组织力量,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丨赵家洼的“后半篇文章” 2023-06-26
    赵家洼的今昔巨变就是忻州深度贫困村变迁的缩影。 赵家洼“消失”了。2017年9月,全村6户13口人集体搬离“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赵家洼,来到了县城集中安置点广惠园社区。   赵家洼重生了。盛夏6月,东西两面山坡放眼望去,昔日荒坡披上了层层绿装,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搬到县城的赵家洼人,收入一路高涨,从2016年的6457元增加到去年的23500元。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岢岚县考察,到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家中看望,要求有关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6年来,忻州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强化整村搬迁后续扶持作为融入发展的“牛鼻子”,在“稳”字上做好“后半篇文章”,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守住防止返贫底线   从赵家洼搬到县城,刘福有放下锄头,主动要求到环卫队上班,拿起了扫帚,“政策这么好,咱不能躺在那里等靠要”。   6月20日,再次相见,他言语间多了淡定和从容:“今年主动申请当了监督员,知道工资要比原来的岗位少了一大块,但足够开销,咱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托住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关键是产业就业。岢岚县委书记孟宏斌说:“我们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群众增收的关键举措,不遗余力壮大特优产业,全力以赴推进务工就业,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广惠园社区盘活旧村资源,依托原搬迁村新建13座集中式养殖场,扶持了92户搬迁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实现户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并跟进土地流转、托管,扶持种植大户178户。   同时,提升社区和县经济园区道路和基础设施,建立互助发展机制,引进京东智联、晋岚生物、上衡电子、鑫宇焦化等15家企业,吸纳1074名搬迁劳动力就业。扶持壮大帮扶车间发展规模,特别是箱包厂从来料加工小车间到公司总部整体入驻开发区,从最初吸纳50人到现在227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   针对外出务工以县内为主的实际,岢岚县建立“零工市场”,与县内260户灵活用工个体经营者、县内外127家企业建立长期服务协议,成立一年多来,成功为276人实现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累计1100余人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忻州市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挖就近就业潜力,构建起“市有基地、县有园区、村有车间、户有工坊”的就业体系,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户均1.59人就业,全市去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239元,增幅为14.1%。 创建“五好社区”   赵家洼村6户人,虽说都搬到广惠园社区,但不在一栋楼里。社区里总共29栋楼,住着5000多人,都是从岢岚县七梁八沟搬迁来的。   不认识对面住的邻居,出门都是陌生人。打消搬迁群众内心的不安,把集中安置点筑成“安居地”,忻州市深化社区治理,以创建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为载体,保障服务,全面提高搬迁群众的社会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稳步推进融入社区“大家庭”。   在广惠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在一楼大厅统筹设置了涉及易地搬迁后续跟进服务平台、就业服务平台、物业服务平台、党群议事平台等7个“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全流程保障群众的各项权益。上了二楼,则是图书室、运动室、多功能会议室等特色功能活动室,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服务。   前不久,在浙江省举办的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上,岢岚县广惠园社区从全国数十个提名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乡村治理优秀品牌案例”名单。   “有事找网格员”,成了这里居民的共识。原因就在于,广惠园社区坚持“党建是核心、网格是基础、党员是关键、治理是手段、服务是根本”的治理思路,形成网格长、专职网格员、辅助网格员、楼长、单元长“三长两员”网格治理团队,建立网格居民、辖区片警、物业、商家、新就业群体“预警微信群”,形成治理共同体。   “闲聊的时候,大家提以前的也少了。”刘福有笑着说,“现在不认识的见面,我们聊天也是问在哪个小区几号楼,早没有外来户的心态了,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创新“五化五全”工作机制   “要不是干部们一次次登门做工作,当初咱可不敢一步进城。”在广惠园五号楼刘福有家里,74岁的他说,“一个是故土难离,再一个就是担心以后年龄大又没技能,咋生活了。”   忻州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聚焦深度贫困,共安置34471户84515人,整村搬迁810个村,建设68个集中安置区,集中安置25868户68137人,集中度为80.6%。68个安置区配套新建或共享幼儿园66个、小学70个、初中57个、卫生室(站)74个、室内外活动场地170个、养老服务中心(站)等设施51个,基本实现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全保障。   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忻州市从管理体系建设、平稳融入社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就业支撑、责任落实跟进等五个方面,创新提出“五化五全”工作机制。   搬迁群众最关注的就是权益保障问题。刘福有说:“既担心以前享受的补贴补助丢了,更担心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   忻州市出台文件,明确了搬迁群众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4大类23项权益,厘清行政管辖地(迁出地)和属地管理地(迁入地)的权益保障边界和范围,其中迁出地保障承包地、林地、原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帮扶政策等8项权益;迁入地保障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新增住房需求等15项权益。同步搭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事务服务中心、便民跟进服务中心三大平台,确保搬迁群众享有的各项权益有人管、有人帮、不悬空、不漏项。   “住进广惠园六年了,这些政策实实在在落在了我们身上,心放到肚子里了。”刘福有欣慰地说。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这些数字内涵极为丰富 2023-06-25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这些数字内涵极为丰富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023-06-19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系列述评之一   这是闪耀真理光芒的重大论断——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这是源于伟大实践的郑重宣示——   “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   2012年11月,在这里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下求索,正道沧桑。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闪耀真理的光辉——   上海兴业路76号,沐浴在晨辉中的石库门,青砖黛瓦、庄严肃穆,朱红窗棂历经百余个春秋却芳华依旧。   这是永不褪色的“一大红”。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瞻仰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于沧桑历史中探寻初心,宣示坚定政治信念。   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见前路。不忘“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坚持“道不变、志不改”。   从静静流淌的摩泽尔河到巍巍长江,从十九世纪欧洲到新时代东方,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真理的火种,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启了真理之书的扉页。中国,以鲜活厚重的理论创新、思想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这部巨著里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篇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2022年新年伊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礼堂座无虚席。习近平总书记亲授“开年第一课”,向全党发出号召:   “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这条道路,植根悠久的文化——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厚重,文明博大精深。   “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历史定格下这一意味深长的瞬间:   今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千年古琴奏响《高山流水》,两国元首一起欣赏。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纵论古今,强调“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马克龙深有感触地说。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法者,治之端也”“德者,本也”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力量,浸润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论断、重要思想、重要观点,以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以文化之火照亮复兴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更为强大的文化力量、筑牢更为厚实的文明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条路,通往光明的未来——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2020年10月,广东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面对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规划图,习近平总书记驻足感慨。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循大道,至万里。   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自信定力。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朱熹园时讲的这番话,发人深思。   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   “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随后,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两个结合”,让真理之光、文化之火相映生辉。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深刻系统阐释。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湘江之畔,岳麓书院。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深刻指出:“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同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民族基因的价值观念融会贯通,进行了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理论创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深入人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前夕,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出版发行。   “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发出“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时代强音。   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文化自信谈到道路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深厚底蕴,我们带领人民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结合本身就是创新。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独有特质和独特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标定了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这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一种文化要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必须要有其主体性。   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展壮大,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加自觉。   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华民族才能彻底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践充分证明,“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夏日北京,草木葱茏。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多语种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吸引了不少中外读者驻足关注。   透过这部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人们从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旁征博引、取精用弘中,深刻感受思想的伟力,体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华文化智慧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的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祖国南海,万里碧波之下,深海考古掀开崭新篇章。   2023年5月20日,中国文物工作者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开启了对南海西北陆坡两艘古代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   对两艘沉船进行大范围水下搜索和调查、安全提取200多件文物,文物工作者将对它们进行全面研究,解读其中蕴藏的历史信息。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语意味深长。   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我们孜孜不倦探寻文明起源的奥秘,不仅是为了解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更是为了让全体中华儿女胸怀自信、阔步前行。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秉持开放包容——   2023年6月9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揭幕。近450部中外佳片与观众见面,展现各国缤纷的文化、多元的文明。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守正创新——   国宝重光,皇皇大观。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富春山居图》等历代绘画经典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作为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后人永远留住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瑰丽风采,成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恢弘灿烂的中华文明更加真实可感地融入国人生活。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展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必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书写中华文明新篇章!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