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看图学习丨弘扬宪法精神 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23-12-0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12月4日)来临之际,《看图学习》栏目为您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一起来学习!
习近平再赴上海考察,重点关注了什么? 2023-12-01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五年前,总书记登上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俯瞰上海城市风貌时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总书记对上海的殷切嘱托,也是总书记今年这次赴上海考察的重要关注点。1.重要时间节点,再赴上海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上海,每一次都是在重要时间节点。2014年5月,总书记出席亚信上海峰会后在上海考察。刚刚成立8个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那一次的调研重点之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海。2018年11月,在出席首届进博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总书记来到上海考察,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为上海改革发展指引方向。次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刚闭幕,总书记再次来到上海考察调研,要求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2020年11月,总书记赴上海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对于上海,总书记寄予殷切期望。每一次到上海,总书记都作出重要部署。他要求上海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也就是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给上海提出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包括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2019年在上海考察时,总书记要求上海强化“四大功能”,也就是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总书记今年这次赴上海考察,也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10周年。放眼国际,世界虽然走出新冠疫情大流行,但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这次上海之行,总书记关注什么,强调什么,具有谋划一域而关乎全局的重要意义。2.从上海期货交易所,看“竞争力”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要考察了三个地方,分别体现了总书记对“三种能力”的重点关注和谋划部署。先从上海期货交易所,看“竞争力”。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9年,已上市23个期货品种、9个期权品种,涵盖金属、能源、化工、航运等领域,是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期货,不同于“现买现卖”的现货交易,而是“现在签订合同、未来交收货物”的交易合约。期货交易所,则是指买卖期货合约的场所,它通过制定一套制度规则,实现期货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期货交易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避市场风险等。上海期货交易所吸引全球超过200万投资者和企业广泛参与,成交规模多年来位居世界前列。2022年全年成交金额181.3万亿元。原油、低硫燃料油、20号胶、国际铜、集运指数等5个期货品种和原油期权直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这些年,“上海价格”影响力不断扩大。△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其中就包括国际金融中心。仅在浦东,就聚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总书记非常重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他要求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提高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2020年8月,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长三角和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多月后,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为期货市场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次在上海考察,总书记第一站来到上海期货交易所,重点了解上海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情况。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目标所指,就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就在20多天前,总书记出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明确要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载着重要使命。3.从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看“创新力”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考察第二站,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情况。成果展位于上海市张江科学城未来公园,展馆由一个椭圆形展厅和四个圆形展厅连接组成。展览共分七个板块,分别是基础研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开放创新、美好生活,集中展示上海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成果。△张江科学城未来公园。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其中也包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4年5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区。2018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曾专程来到这里。他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作为“创新发展先行者”,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2019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次年11月,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曾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说,创新力就是竞争力。上海正在勇担使命、奋力攻坚。4.从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看“保障力”这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情况。这个公寓社区位于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内,毗邻多个产业园区,人员安居需求旺盛。公寓社区重点解决的就是这一类需求,房型包括四人间、双人间等,周边工程建设人员、城市一线运维人员、蓝领技术人员、快递外卖员等均可申请。△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在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每套房型配置独立橱柜、卫生间、厨房等,还配备了共享客厅、共享洗衣房、共享厨房等多元空间。租金定价结合市场价格,同时充分兼顾保障对象收入水平,为城市一线工作者营造便利之家、温馨之家。《时政新闻眼》了解到,四人间的人均床位租金是每月500元,两人间人均床位租金是每月900元。这个项目也是上海市推进安居工程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累计供应租赁住房用地200余幅,可提供超过2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总书记在上海曾经多次强调的一句话。2019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2020年11月,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保障力”的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8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的这一句话,力有千钧。从“竞争力”“创新力”,到“保障力”,习近平总书记上海之行的这些重点关注和谋划部署,致广大而尽精微,折射了治国理政的深谋远虑和深情厚爱。
看图学习丨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2023-12-01
当地时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书面演讲。习主席深刻总结了亚太经济合作30年来非凡成就和启示,对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将走向何方这一新的时代之问提出中国答案,重申“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向全球工商界发出邀请,欢迎“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一起来学习。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2023-12-01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托底,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文章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关键举措。文章强调,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文章强调,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必须要有几个关键实招。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明确了各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落地落图。省级党委和政府得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二是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酸化等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三是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四是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形成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耕地保护合力。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撂荒地利用。五是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把“藏粮于地”同“藏粮于技”结合起来,利用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保护耕地要严格执法,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来回“拉抽屉”。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文章指出,要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要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把基础工作打牢。二是搞好顶层设计,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三是分类施策,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四是坚持粮经饲统筹,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五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六是制定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财政金融政策,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
时习之丨中美元首会晤 习近平这样阐明中国主张 2023-12-01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如何推动中美关系走深走实阐明中国主张。
学习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2023-11-30
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问题。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不同场合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20年1月21日,习近平在听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大家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2023年7月7日,习近平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23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科技攻关、把握宣传思想文化主导权、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重大改革、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香港由乱转治、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关键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样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2021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学习语丨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3-11-30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切嘱托,让受灾地方广大干部群众深感温暖、深受鼓舞。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受灾群众时时放心不下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希望乡亲们坚定信心,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讲话带领人民群众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加强流域综合治理,补齐防灾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带领人民群众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用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特别要完善城乡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提升基层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讲话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要注意克服秋汛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抓好秋冬种工作。入冬在即,各地要早作谋划、制定预案,保障群众生活用电、供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讲话用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总结运用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抗击疫情、防汛救灾、应对外部打压遏制等一线接受考验。——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署名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灾区各级党组织要把主题教育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讲话
人民领袖|“典籍守护者”习近平 2023-11-29
2023年6月1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在兰台洞库,来自山东大学文学院的杜泽逊教授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话题落到了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永乐大典》上。总书记牵挂着这一珍贵古籍的整理修缮,主持相关工作的杜泽逊汇报道:“落实您的批示,进展还比较顺利。”2023年6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我们现在存世的有多少?”“800卷,400多册,只占全书的4%。庚子事变,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损毁太严重。很可惜!”聚散沉浮,文运和国运息息相连。当天,习近平多次谈起“盛世修文”这一使命:“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精心呵护它们,保留下来。到我们这个时代,一是平安稳定,一是有强烈的民族文化保护、建设的意愿,再有有这个能力。条件具备了,那就及时把这件大事办好。”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金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习近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中共领导人,他非常关心这些“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就提议编写一本关于正定的书。在那个缺少电脑和网络的年代,资料奇缺,负责编写的同志犯了愁,只好找习近平想办法。没想到,习近平胸有成竹地说:“我手头有一整套《真定府志》,还有一套《正定县志》,对正定的历史,都有详细记载。”这些古籍,一共有8本,都是他从博物馆复印来的。这些年,习近平每年都会以国家主席身份发表新年贺词。人们从他身后书架上看到了《左传》《宋史》《全唐诗》等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以读书为“最大的爱好”的习近平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他说:“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这是他在图书馆考察。习近平对典籍的珍视,数十年从未改变。他说:“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口言之,身必行之。习近平亲自批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寄望“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他还到北京大学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了解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的编纂情况。“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习近平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在行文、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华文化典籍,密度极高,从容熟稔。他还向澳门大学赠送《永乐大典》重印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习近平说自己现在送国礼,很喜欢送《孙子兵法》《论语》,中外文对照的,“外方政要也很喜欢这些”。出访时收到一本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他很开心:“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2019年3月24日,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前,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一个个故事,诉说真情实感——“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习近平念兹在兹,“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年,一则好消息传出——“‘十三五’以来,在多方努力之下,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古籍“家底”基本摸清了。打开中国古籍保护网“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输入著者、版本、普查编号等信息,可轻松查询264家单位共797.3万册/件的古籍普查数据。古籍修复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大幅提高了。全国图书馆系统古籍修复人才从10多年前的不足100人增至今天的约1000人,年轻人成为主力,半数拥有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2022年5月17日,在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纸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对古籍文物进行补全。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圈粉”无数。有人历时5年做出了古籍中记载的300多道宋代佳肴,有人通过古籍考证还原古代服饰,还有人以古籍版刻为母版设计了数万个艺术字。…………“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学习语|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2023-11-29
11月8日,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强调“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倡导发展优先、安危与共、文明互鉴,提出构建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的三点主张,为各国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9月26日,习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我们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2023年11月8日,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在现实空间,战火硝烟仍未散去,恐怖主义阴霾难除,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不论是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应该根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予以坚决打击。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的互联网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遵守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不搞网络霸权。不搞网络空间阵营对抗和军备竞赛。深化网络安全务实合作,有力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妥善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中方愿同各方携手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2023年11月8日,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去年的大会上,我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加强网上交流对话,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2023年11月8日,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五):“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2023-11-28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5个方面,深刻阐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提出明确要求。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