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习言道|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 2023-12-15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强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习言道|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 2023-12-15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强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学习语|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2023-12-14
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窗口、新平台、新载体,开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多次强调中国将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同学习领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多边贸易体制为各国带来了共同机遇。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距离近了,交往多了,难免会有磕磕碰碰。面对矛盾和摩擦,协商合作才是正道。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也用自身发展回馈亚太、造福亚太。中国经济同亚太经济相互依存、深度融合,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亚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更多贡献。——202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必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认识到,必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坚决反对把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要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力争通过国际合作阻止打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恶劣行为。——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2022年9月19日,习近平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的贺信亚太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我们要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支持并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要坚定不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全面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共享区域开放发展机遇。——2023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我国科技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2022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顺应产业发展大势,从时空两方面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学习语|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023-12-13
近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是要取代谁。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担当,反映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期待。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平发展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穷兵黩武的道路走不通。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不久前在马里和南苏丹牺牲的联合国维和人员中就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我们将继续履行好国际义务,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平共处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是中美两个大国必须守住的底线。把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视为威胁,搞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是走偏了方向。中国从不赌美国输,从不干涉美国内政,也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乐见一个自信开放、发展繁荣的美国。同样,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应该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国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只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迎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讲过,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们将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做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让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我们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助力。——202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我们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没有称王称霸的基因,没有大国博弈的冲动,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定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023年8月22日,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学习语丨准确把握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 2023-12-12
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引。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2023年11月16日,习近平署名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2023年11月16日,习近平署名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同时,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2023年11月16日,习近平署名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要从青海实际出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全面得到加强。要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三江源和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加强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加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2016年8月24日,习近平在青海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止有度,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23年11月16日,习近平署名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要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要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2023年11月16日,习近平署名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十四五”时期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防止碳排放“攀高峰”。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要加大学习宣传,提高全社会认识。——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2023-12-12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学法时习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策划,本篇聚焦“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习近平总书记部署6项重点工作 2023-12-12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并从6个方面对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作出系统部署,指明了工作重点。
“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如何筑牢党群干群“连心桥”? 2023-12-12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作风要求,是精神凝练,更是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一个庄严承诺。从“盖满密密麻麻红章的繁复流程”到“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从“跟在‘尾巴’后面办”到“主动办、率先办、赶早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在福建省首家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实现98.84%的事项“最多跑一趟”,84.31%的事项“一趟不用跑”。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件事”综合窗口、“办不成事+帮帮团”诉求窗口等正借助信息化后台系统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一件事’综合窗口即通过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请材料就能统一办结出件,大大简化了申办流程。”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把关联性强的单体业务串成一个个主题服务场景,新增热门行业准营、房产继承、教师交通优待等市级177组“一件事”套餐服务组,实现套餐服务“一次联办”,就是要“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福州市“马上就办”引领政务服务“一网好办、全城通办”做法得到全国推广。上山下海听民声在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海上综治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在为海上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信访接待、矛盾化解、水产养殖技术咨询等服务。当日恰逢霞浦县纪委监委举办“连心日”接访活动。霞浦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郜小爱正在接访一位来自溪南镇下砚村的村民。据了解,该村民正在咨询申报海域使用证等问题。“先把收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类处置后流转到相应部门,首接责任人要在一个月内给信访人及时反馈。”郜小爱表示,如果是由于内页材料缺失造成这个证无法及时发放,我们会告知信访人需补充哪些材料,并提醒他及时补充,纪委也会督促职能部门按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是“连心日”活动的工作目标。2022年以来,七星海域海上社区累计调解大小涉海涉渔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涉案金额550多万元。“我们先后在溪南镇七星渔排、三沙镇割山岛海域建立海上社区12309检察服务中心,依托数字化,以定点接访和入户走访的形式主动与群众‘连心’,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四下基层’带来的实效。”霞浦县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主任卢惠彬说。“把根扎进泥土”古田县坂中村位于“八闽第一湖”——翠屏湖的湖畔。为支持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古田溪水电站建设,拦水淹没形成现在的翠屏湖,坂中村整村搬迁到湖畔。自此,坂中村的发展历程与翠屏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走进其中,“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学员陈艳正在五连厝移民老屋门口跟村民“围桌茶谈”。作为翠屏湖的周边村庄,如何做好翠屏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陈艳正在听取村民诉求,思考如何制定房屋、菇房流转协议,解决村民分红机制等问题。宁德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必修课,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舞台,让年轻干部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把心贴近群众、把根扎进泥土,涵养为民情怀,练就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在实践活动中,群众见到我就叫‘妹子’,我感到与群众之间的心更近了。”陈艳表示。自实践活动在坂中村开展以来,学员们参与入户走访,力所能及地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如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帮助农户采摘银耳、激活电子医保、辅导留守儿童功课、宣传惠民政策等,为坂中村农户增收约20万元,村财增收约6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古田县已参加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的学员共5期1031名,共办理各种实事、解决难题500余件,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从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踏踏实实将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做透。”陈艳说。
习近平沪苏之行,蕴含哪些深意? 2023-12-11
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3日在返京途中赴江苏盐城考察。总书记此次为期6天的沪苏之行,考察点包括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革命纪念馆等,其间还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听取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等。总书记此行重点强调了什么,行程之中蕴含哪些深意?建设“五个中心”:上海的重要使命11月2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沪苏之行第一天。当天下午,他先后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党的十四大强调,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此后,上海又增加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总书记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的发展定位从“四个中心”拓展为“五个中心”,也就是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到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高度关注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今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明确要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距离这次重要会议召开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期货交易所实地调研。他指出,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12月1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再次谈到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他指出,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释放了鲜明信号。△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区,也是总书记曾经多次考察的地方。这次在上海,总书记再赴张江科学城,参观了这里的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上海市科技创新整体情况,还重点囊括了基础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考察时,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迈进”的要求。在此后的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除了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书记这次上海考察也对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考察期间,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都重点强调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他要求,上海要聚焦“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要“以此为主攻方向”。△上港集箱外高桥码头,巨型塔吊正在吊装集装箱货柜。发挥“两个作用”: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上海浦东是世界瞩目的重要窗口。党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上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已经6次到上海考察调研。他多次强调,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5年前赴上海考察时,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要求是: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这次考察,总书记要求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中国首制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先说科技创新。总书记在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时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再看改革开放。总书记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指出,上海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2017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上海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是得到充分彰显。2014年5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总书记指出,上海要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此次考察期间,总书记在上海专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四个统筹”的重要要求当中,就包括“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12月1日,总书记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强调,上海要加强同长三角区域联动,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握“两个维度”:高度和温度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沪苏之行第二天下午,专程考察了一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总书记走进社区住宅型、宿舍型出租房源租户的住房和共享空间,仔细了解在此居住的城市一线工作者的生活状况。总书记在考察时说,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要“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总书记的一句话道出了城市治理的真谛:“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上海是拥有6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近年来,上海面临着交通拥堵、人口老龄化、旧城改造成本加大等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中国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修课”。总书记多次在上海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2019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这次上海考察,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上海市区。4年前,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时,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这次在上海,总书记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在上海考察期间,总书记还对加强文化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作出重要部署,对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程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正在晨练的上海市民。参观一座馆:“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从上海返京途中,参观了位于江苏盐城的一座革命纪念馆。盐城,一座因盐而兴、百河汇聚之城。在盐城市亭湖区,坐落着全国唯一一座反映新四军全史的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是由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队伍,深入华中敌后,坚持抗日斗争。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于1986年10月建成开放,主馆区的主体建筑外形呈“四”字形设计,“N4A”臂章镶嵌在主建筑正门上方,“N4A”是新四军的英文缩写。主建筑上方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两面旗形花岗石阴雕画,再现了“两军会师”和“重建军部”的历史场景。新四军纪念馆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等1万余件,共有7个展厅。从“民族危急、铁军诞生”“抗日战旗、遍插华中”“重建军部、浴火重生”“兵民鏖战、坚持敌后”“战胜困难、建设根据地”“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走向胜利、铸造辉煌”等方面,集中展现了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新四军纪念馆。在新四军纪念馆,总书记说,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总书记走进新四军纪念馆,有着特殊的寓意。△新四军纪念馆内的雕塑。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总书记今年以来每次国内考察都谈到主题教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5月,总书记在陕西指出,陕西要用好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10月,在江西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这次在上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总书记说,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要用好一大会址等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在新征程上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
联播+|紧扣两个关键词 总书记“把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3-12-11
联播+占地面积不到全国4%的长三角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特别的期待。2019年5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时明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2020年8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再次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时隔三年,2023年11月30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总书记又一次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四年之内,三次重要会议,都把“一体化”和“高质量”作为答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题眼。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关键词呢?这要从二者的关系说起。对于长三角三省一市来说,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二者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单方面来看,“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既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2014年5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就指出,要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2020年8月,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结合当时的新形势新要求,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从考察调研到会议研究,总书记明确指出,长三角地区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五年来,长三角地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优势资源充分互补、内在机制相互融合,实现了“1+1+1+1>4”的效果。就在今年6月24日,上海与苏州之间开启地铁同城时代,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首次实现地铁系统跨省互联互通。此外,长三角41个城市、2.26万余家医疗机构已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居民“足不出市”就能享受上海等地优质的医疗资源。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本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明确提出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循序渐进推进“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百姓出行方面,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再看“高质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要“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长三角地区是其中的关键布局。长三角一体化决不是贪求规模的发展,而是要不断提高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发展含金量。“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抓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长三角和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2020年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各项要求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改革开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都要把“高质量”作为衡量标准。以经济数据为例,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升至24.2%。相比五年前,长三角地区GDP过万亿元的城市已经从6个增加到了8个,数量在全国超过1/3,同时GDP万亿元“后备军”城市增至3个。面对内外多重压力挑战,沪苏浙皖依然动力强劲,是我国最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引擎之一。在本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新的冀望:放眼长远——以科技创新促发展,总书记要求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以对外开放谋繁荣,总书记表示要“加强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聚焦当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解决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强调,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潮涌长三角,风劲正扬帆。一幅幅“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的画卷正加紧绘制,一个个尽享“高质量”红利的未来美好可期。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