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看图学习丨在更高起点上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2024-04-03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这是时隔五年,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中部地区发展谋划新蓝图。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一起来学习!
学习语|坚守人民至上理念 2024-04-03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深刻践行了人民至上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学习语丨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 2024-04-02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2024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我们党拥有近八千九百万名党员、四百四十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是世界第一大党。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前途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无论什么时候,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要坚持问题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讳疾忌医、有病不治,本来可以医好的病症就会拖成不治之症。从实际情况看,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表现多样,我们要全面查找、全面发力。——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这么大一个党,有着光荣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一些人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我们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顺乎潮流、顺应民心,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朝着正确方向前进。——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长期以来,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经常打扫政治灰尘,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我们必须常怀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坚定自觉,补钙壮骨、排毒杀菌、祛病疗伤、去腐生肌,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汇聚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使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斗争一刻也不能停歇。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担当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既要敢于斗争,勇于碰硬,又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执政几十年承平日久,许多党员、干部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缺乏严峻斗争和艰苦环境的磨砺,容易追求安逸享乐而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容易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前慌了心神、乱了阵脚。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担当作为,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学习语|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2024-04-02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办好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了正确方向。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政课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有人提出把思政课变成隐性课程,完全融入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中,这是不对的。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次总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两个方面给人们的影响。——2021年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021年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2024-04-01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文章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文章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联播+|总书记指引网络媒体将正能量变成“大流量” 2024-04-01
联播+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30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需要清醒认知、前瞻布局,也需要有效的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强调,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无论媒体形态如何演变,优质内容永远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始终是以内容为根基。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沿着总书记指明的路径,网络媒体积极运用AR、VR、H5、移动直播、动新闻、短视频、Vlog等内容产品形式和手段,推出大批融合精品、爆款产品,以新语态阐释新思想,弘扬主流价值。人民日报社新媒体推出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新千里江山图》等,成为大家爱不释手的融媒体产品;新华社推出的话语创新专栏“千笔楼”,涌现了一系列刷屏之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入推进“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全力打造充满创新、浑身创意、满目惊喜的新媒体新平台,央视新闻《时政新闻眼》《主播说联播》,央视网《央视快评》《天天学习》,央广网《习声回响》,国际在线《讲习所》等一大批总台新媒体时政品牌,以互联网思维持续创新宣传阐释的方式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从“纸与笔”“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总书记悉心叮嘱:“要重视技术创新,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上做文章,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正面宣传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黏性不断增强。”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全息投影、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助推网络媒体创新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展区,将5G、AI等网络视频新技术作为展示重点。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媒体云IT基础资源支撑平台、新闻一体化云制作平台、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起电视及新媒体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构建了一键多发、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全媒体传播矩阵;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率先建成“全媒体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平台”,获得了国内新闻技术领域最高荣誉——“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管理工作都至关重要。做好新时代网络媒体的管理工作,是顺应信息化变革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明确要求“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强劲动力,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则是网络媒体行稳致远的关键一招。无论是照搬传统管理模式,还是依靠单一管理手段,都无法适配网络媒体的发展要求。只有发挥各方作用、运用多种手段,才能创新提升网络媒体的综合管理能力。近年来,许多融媒体中心根据自身特点出台了管理办法、内容把关制度、评估督查制度、工作流程规范,量身定做新的体制机制。其中,采编流程融合创新、组织架构一体化、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建设位列体制机制创新前三位。《求是》成立专门负责新媒体业务的全媒体发展中心,对社内7家直属媒体进行企业化改革,率先完成了党刊发展体系的革新;安徽省望江县融媒体中心创新媒体部室机构设置,将传统媒体划分科室的逻辑改为按照功能划分,倾力打造“中央厨房”全媒体集中指挥、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从调整组织架构入手,重新梳理和优化重组编采发流程,形成了“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此外,基于专业化、垂直化的用户细分市场,设立工作室等内容生产单元,推动生产流程再造,也成为网络媒体的管理创新之举。征程万里风正劲,凝心聚力谱新篇。聚焦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战略目标,中国网络媒体即将相约春城昆明,围绕持续构建主流舆论强大动能,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等主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以更加昂扬的主旋律,担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表率。
联播+|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总书记论述中再看“守”与“创” 2024-04-01
联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他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与“新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不忽视、不放弃”传递出总书记对于传统产业的关注和重视。“统筹推进”则点明了“传统”与“新兴”产业间“守”与“创”的辩证发展思路。我国传统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食品等领域,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2024年3月7日,甘肃省张掖市,工人们正在吊装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准备运往安装现场。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标签化,把其当成“包袱”“累赘”,一说到传统产业就认为应该淘汰。早在2020年的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在谈到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就从发展战略角度告诫:“必须看到,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和实体产业要以自己为主,这一条绝对不能丢”。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汽车产业为例,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重要增量,树立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典型。△ 2023年11月9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服装设计技术吸引参观者驻足体验。在苏州一家服饰公司,以前,工作人员设计一款服装要经过画稿、打版、打样等多个环节,需要十几个部门协作。如今,在数字化服务平台,不到半小时,一件3D样衣便能完成,如需修改,只需点击鼠标。在佛山一家饮料厂,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排排饮料经过灌装、消毒等流程后,再进入包装码垛等环节,最后销往全国各地。8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最高产能可达2000罐/分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加装“数字引擎”,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一个个传统产业正焕发出新生机。与传统产业区别明显的是,新兴产业在市场中存在时间较短,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从实验室、研究院、科学城,到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工业园区,一系列新成果、新应用相继亮相。我国凭借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海量的应用场景、丰沛的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已在轨道列车、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方面表现出色。△ 2021年12月3日,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启用,并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这里将打造世界顶级前沿基础研究机构。以“守”与“创”的辩证眼光来看产业发展,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新兴产业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坚守传统产业阵地,不断优化升级,也要勇于开创新兴产业领域,用好新质生产力。唯有把握好“守”与“创”的辩证关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才能在守正创新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习言道丨习近平谈中美:回不到过去,但能有更好的未来 2024-03-30
在世界局势动荡变革的当下,大国关系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目光。春暖花开之际,3月27日,北京的一场会见引发关注——当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这是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习近平第一次在北京同美方人士面对面交流。“这几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也遭遇过严峻挑战,其中的教训值得吸取。”习近平在会见中坦言。溯源中美关系近年来波折不断的背后,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学术概念在国际关系讨论中经常被引用。它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崛起大国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守成大国构成了挑战,引发守成大国的遏制打压,这种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战争。值得关注的是,“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学术概念的提出者,正是参加此次会见并现场发言的美方代表之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基于对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关系的观察,艾利森2012年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近年来,随着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了解和理解不断深入,艾利森对大国相处之道有了新的思考。此次来华,艾利森受邀参加活动时表示,考察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宽广的地球,有没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习近平此前曾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也是许多与会美方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的共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跨越太平洋,路在脚下。在习近平看来,当前形势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美应该成为对方发展的助力,而不应该成为阻力。“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习近平在此次会见中指出,只要双方都把对方视为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今年年初,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5周年时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充分证明,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理应成为新时期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方向。此次会见中,习近平说,“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学习语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30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全面阐释,再到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拓展和深化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我们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擘画发展蓝图。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2024年3月7日,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2024年1月,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202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2024年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要增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2024年3月7日,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学习进行时丨谋划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座谈会 2024-03-30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