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习言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3-12-25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他指出,14亿多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巨大机遇。
学习语丨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2023-12-22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非凡成就。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2019年1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的讲话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打通理顺许多堵点难点,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要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时的讲话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2023年4月21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珍惜这一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将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没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挡中国发展进步的步伐。——2023年9月13日,习近平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会谈时的讲话
学习语丨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 2023-12-21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念兹在兹,深谋远虑,不断赋予他们新的使命任务,勉励他们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海南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充分证明了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充分证明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这充分证明,党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2021年12月21日,习近平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贺信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经济特区要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积极培育崇尚实干的环境,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海南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希望汕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拿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路子对了,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2020年10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金句 2023-12-2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现在的关键一招还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012年12月7日—11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2019年1月23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2023年2月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还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虽然有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强。纵观世界,各国各有其治理体系,而各国治理能力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又有或大或小的差距,甚至同一个国家在同一种治理体系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能力也有很大差距。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才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提。——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28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2017年6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要把改革方法搞对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2019年7月5日,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2020年12月30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2016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2017年2月6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2018年9月20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通过改革有效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继续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2019年3月19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2015年9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中国愿同各国各方一道,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2023年9月2日,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的视频致辞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谈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成就和经验 2023-12-20
“机构编制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工作,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并用“八个必须坚持”科学总结机构编制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何谓真抓实干,怎样做到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论述 2023-12-20
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真抓实干的重要论述  今年4月主题教育启动之初,“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就被明确为五个具体目标之一。10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用三个“实实在在”对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要求,“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不难看出,在党的二十大后全党开展的首次主题教育中,“实”的要求贯穿始终。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真抓实干、务实笃行,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起标杆。“实干兴邦”也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要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若干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力亲为,既定“时间表”,也画“路线图”,既下“任务书”,也绘“施工图”,推动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得以办成。  有宏观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有细致入微的民生关怀。新冠疫情期间特意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今年汛期专门嘱咐“人民群众灾后有不方便的地方,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各级政府都要把这些事一一做好”;历年全国两会上一次次耐心询问、一句句贴心话语,“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两万人的就业方向都是什么”“你们的垃圾都运到哪里了”……再小的事情,只要是关系乡亲们衣食冷暖的事,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惦念的大事,是各级党员干部要办好的实事。唯有实干,方能干实,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汇流而成的。  真抓实干,从真调研、实调研做起。连续11个年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走过不同省份、深入基层群众,通过考察调研发现问题、找出办法,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一路思考,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广东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江苏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在浙江提出,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真抓实干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百年大潮,奔涌激荡。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靠的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意志,靠的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醒。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些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新征程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眺望前路,“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我们必须一以贯之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开拓前进、行稳致远。 “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  何谓真抓实干,怎样才能做到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做过许多生动论述,涵盖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既指方向、明内涵,又划重点、提要求。  真抓实干蕴含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责任感外化为强烈的担当精神和高度自觉的行动,决定着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能否在思想上看齐追随、在行动上对标对表。只有具备强烈责任感,才能敢抓敢干,敢于打破常规、敢于争先领跑,真正“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比如,“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饱含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而不懈奋斗的责任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彰显了对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责任感;“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展现出我们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责任感,等等。  真抓实干体现为扎扎实实的优良作风。真抓实干就是要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而是把讲认真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党员干部的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新征程上,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真抓实干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真抓实干,要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有充满热情的干劲,但绝不能任性妄为、盲目蛮干,必须笃实好学、尊重客观规律。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论,是提高实干能力、把蓝图变为现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系统阐释了真抓实干的思维方法、标准要求、推进步骤等重要问题,为如何干在实处、干出实绩作出了科学指引。首先,要有系统思维,心怀“国之大者”,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全局性谋划,在纷繁复杂中明辨是非,在日常工作中切中要害。其次,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找准工作方案,排出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全面抓好落实。再次,强化辩证思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确保各项工作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此外,要强化精准思维,明确主体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在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深入。  “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时时处处都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求真务实的要求就会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倡导真抓实干,也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牛鼻子”。  抓工作落实重点在于领导干部带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管,确保贯彻落实不走偏、不走样”。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政策措施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有着不同于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能否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直接影响着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推动进程和落实成效。正所谓“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领导干部担负关键责任,应起到关键作用。要深刻认识自身责任,在抓工作落实中,既带领大家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必须以自身实际行动领好队、带好头。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牢记初心使命,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把宗旨意识体现在真抓实干中,把正确政绩观贯穿在干事创业里,才能真正把“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效果图”。当前,就是要把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标尺衡量政绩,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是否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是一句口号,要通过实干来检验,也必须通过实干去实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做出实效。  大力营造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末梢,带动作风严起来、实起来,带领干部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中担当作为不够、实干本领不强等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推动发展的“实招”“硬招”。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对敢抓敢管、真抓实干的干部加油鼓劲、撑腰壮胆,对光说不练、热衷于对实干者评头论足甚至诬告陷害的人严厉批评、严肃问责。加强宣传引导,表彰宣传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从一张白纸到满意答卷,从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都要靠真抓实干。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以真抓实干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实干兴邦的磅礴力量,谱写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学习语|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2023-12-19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就业优先,完善就业创业引导政策,加强对新区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2023年12月1日,习近平在听取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语丨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2023-12-18
12月2日,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大势,深刻阐明读懂中国关键是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真诚愿望。自2013年起,“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习近平多次向“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致贺信、发表视频致辞或会见与会代表,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地读懂中国。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2023年12月2日,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搞封闭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中国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国将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2022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们坚定不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2023年12月2日,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面对挑战,各国都在探讨应对之策,也提出很多很好的发展战略和合作倡议。但是,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希望与会嘉宾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23年12月2日,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
学习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3-12-16
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学习语丨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2023-12-15
近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习近平的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中国学研究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的讲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2023年2月,习近平复信希腊学者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我们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正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23年8月22日,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