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学习路上
学习语|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 2024-02-08
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就做好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科学指明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前进方向。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2017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关键在于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地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风险处置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相应职责,要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严厉打击金融犯罪。——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习言道|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 2024-02-07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本次主题教育作出重要论述,让我们一同回顾学习。
学习语 |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 2024-02-07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在看望村民时,总书记说,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牵挂,蕴含着深厚博大的人民情怀,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冬日里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2022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2019年2月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2023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春节前夕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希望乡亲们坚定信心,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讲话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习言道|又逢春节,习近平惦念“最重要的事” 2024-02-06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2月1日,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村民们这样说。又逢新春,习近平惦念的“最重要的事”,依然是老百姓的安危冷暖。龙年春节到来之际,2月1日至2日,习近平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此行第一站,是在去年华北地区极端降雨中受灾严重的第六埠村。走进大棚察看蔬菜长势,到村民家中问需问暖……他同村民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他说,“看到大家生产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温暖过冬有保障,感到很高兴。”除了考察灾后重建,新春之际的地方考察途中,习近平还向天津市民、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大家对新的一年要充满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最重要的节日,习近平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一直都是老百姓。几乎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都会深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聊家常、问困难、说心声。在历次新春考察中,见到乡亲们,习近平总是关心一些很具体的“小事”。2016年春节前,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的贫困户家中,他同村民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2017年春节前,在河北张家口的困难群众家中,他问喝的用的水从哪里来,电视机啥时买的、能看多少频道,过年安排哪些活动。2018年春节前,他深入大凉山腹地,询问贫困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发展什么产业,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一个个具体问题背后,是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冷暖。这就是习近平心中“最重要的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此次天津之行,习近平关心的依然是那些“细”和“实”的事。他关注民生保障,“加强节日期间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类丰富、质量可靠,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他关注社会安定,“要高度重视民生和安全保障、物资能源保供、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他关注老百姓的获得感,“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这就是习近平心中“最重要的事”。
学习语丨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 2024-02-05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是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管党治党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2022年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只有严管严治,才能保持大党应有的风范,解决大党独有的难题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如何确保全党在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尤其不易。——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只有严管严治,才能保持大党应有的风范,解决大党独有的难题。——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既需要常抓不懈,又需要集中发力,及时消除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023年4月3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言道 | 新年第一课,习近平谈建设金融强国 2024-02-05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1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作出这一重要论述。“新年第一课”聚焦金融,意味深长。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何为金融强国?如何建设金融强国?在“新年第一课”上,习近平清晰阐释了金融强国的内涵和路径,进一步细绘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施工图”。何为金融强国?习近平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习近平用“六个强大”勾勒出了金融强国应有的模样。如今,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但是离金融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正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指出的,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因此,必须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样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如何建设金融强国?建设金融强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习近平强调,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具体支撑点。这些体系的建立健全,如同四梁八柱一样,对金融强国的建设缺一不可。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习近平一直关注的重点。“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明确要求。此次“新年第一课”上,习近平再次明确要求“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有锐度:“金融监管要 ‘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有广度:“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这些措施释放鲜明信号: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金融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扮演重要角色。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习近平此次又鲜明提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首次提出。习近平如此阐释其内涵——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习近平以五个“不”字为金融系统划红线、明底线、筑防线。在“新年第一课”上,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建设金融强国,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也就有了更清晰的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2-0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就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 2024-01-3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资源。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对于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同学习领会。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群众评价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很多领导干部犯错误,最后在忏悔书中都说对党章和党规党纪不了解、不熟悉,出了事重新学习后幡然醒悟,惊出一身汗。如果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好了、掌握了,又自觉遵守了,防患于未然,就可以防止一些干部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是“阶下囚”的现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2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2024年1月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党风政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要管好家人亲属、管好身边人身边事,树立良好家风,过好亲情关,教育家人严守党纪国法,坚决防止和反对“裙带腐败”、“衙内腐败”,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和反对特权的防护网。——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2024年1月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明代理学家薛瑄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2021年9月1日,习近平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古人讲:“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元史》中记载了理学家许衡的一个故事:某个炎炎夏日,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2022年6月1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两个“苹果故事”,一个有关纪律,一个反映党风 2024-01-23
“永远吹冲锋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观滴水,知沧海,看作风,两个“苹果故事”里有答案。  一个是有关纪律的“苹果故事”。  党的二十大开幕前两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第一站,来到位于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英烈馆内,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一面“仁义之师”的锦旗前。锦旗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那是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然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铁的纪律,暖了老百姓的心。  “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我们现在也不能吃”,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是为了让群众在新时代“吃”上更好的苹果,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把“金扁担”挑得稳稳的。  另一个是反映党的作风的“苹果故事”。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红苹果压弯枝头,习近平总书记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革命年代栽下的小小苹果苗,如今已是延安农业第一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约占陕西的1/3、全国的1/9、世界的1/20,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时代,延安苹果刻印着党员干部带领果农从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历程。  新技术入户不容易,咋办?党员干部、农技专家一趟趟往地里跑,一遍遍把账算给果农看;  水流不进旱窝窝,咋弄?急百姓之所急,政策及时跟进,灌溉技术落地田间;  市场销售与风险难题,咋破?想方设法让金融、电商、生态农业等赋能苹果产业,以“保险+期货”创新织密稳收增收安全网;  …………  一条苹果产业链,串起万千小农户,融合农业与文旅,在新时代长成了“摇钱树”,既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又映照着优良作风夯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锦州到延安,从历史到现实,“苹果故事”紧密相连的都是“人民”,这个词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分量最重。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硬的八项规定,暖的贴心话语,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  人们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赴广东考察,不腾道、不封路、不铺红毯;赴河北阜平考察,吃的是四菜一汤;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住的是临时板房……吃住行从简,只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人们深受感动:2019年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一路奔波,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同年的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四赴海外、踏上五国,密集出席约90场双多边活动,连轴转的“无我”工作状态引发网友赞叹。  用行动发号令,以身教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树立起加强作风建设的光辉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反腐立规“治身”,明理增信“治心”。从“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到多项治党举措出台,一个指向旗帜鲜明: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个立场始终如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次次直面现实的“问题清扫”,一次次党内政治生态的“集中净化”,激扬正气惠民生、促发展。  发展需良好环境,良好环境靠法治,也靠干部作风。“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等歪风刹住了,营商环境优化了,市场理性回归了,引导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促进政府对民生的投入年年增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得到深化整治,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建立,党员干部把更多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党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让人民的美好生活结出更多“幸福果”。  红红的苹果,红红的初心,红红的现在与未来。
学习语丨把外交为民牢牢扛在肩上 2024-01-22
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积极推进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党中央对外交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要落实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的外交队伍。——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时的讲话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令行禁止、步调统一。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牢记初心使命,做对党忠诚的笃行者。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外交战线的光荣传统。大家肩负使命奔赴世界各地,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都要守住心中的“节杖”。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炼就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始终把准正确政治方向。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领悟好执行好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14亿多中国人民是外交工作的坚强后盾。要把外交为民牢牢扛在肩上,把党中央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海外中国公民。——2023年12月29日,习近平接见2023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时的讲话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既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又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切实做好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018年5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的讲话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错综交织,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世界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国际社会忧心忡忡,亟盼驱散危机的合作良方。——202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题为《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2023年8月2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的讲话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保持战略清醒,树牢底线思维,以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和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坚决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加强战略策略运筹,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要善用多边机制和规则,广泛争取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2023年12月29日,习近平接见2023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时的讲话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