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人才工作
人才工作
“实习山西”的忻州实践 2024-09-10
五寨:全力打造优质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2024-08-26
今年以来,五寨县全面落实省、市人才工作要求,紧盯发展目标,创新开展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建设富裕、文旅、实力、开放、宜居五寨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建设聚才“高地”。优化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制定政策”和“整合力量”结合起来,构建组织部门牵头统筹、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会商议事、资源共享、深化交流等工作机制,针对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会同职能部门集思广益、压实责任、细化任务,形成工作合力。配强工作力量。组建县级招才引智小分队,由科级领导干部带队,选调职能部门科室负责人及优秀干部为成员,在校园招聘“黄金期”“窗口期”专门招才引智,吸引更多高校学子关注五寨、了解五寨、选择五寨。形成用才“洼地”。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活动。上半年以来,该县先后赴上海、重庆、成都参与“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活动,深入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5所高校,开展专项招才引智活动,宣传五寨相关政策、特色产业以及优质农产品。与西南大学围绕五寨县芥菜、糯玉米和小米产业签署“五寨特色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技术开发合作协议,并聘请钟耕教授为五寨杂粮专业镇产业发展技术顾问。搭建科研基地。该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发展实际,面向高校积极寻求合作。在杂粮种质资源创新、抗旱高产杂豆新品种选育等方面与山西农业大学建立“山西后稷实验室——五寨杂粮试验示范基地”;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围绕“黄芪等三品种规模化无公害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课题开展合作;围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优质种子培育、种苗标准以及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中药材应用开发等研究,与山西大学共建“中药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主动对接上级帮扶。县人民医院上半年柔性引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专业医生6名,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50余项。县中医院上半年柔性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优秀医学专家10名,引进山西省中医院医学专家6名,建设心血管和骨伤2个中医优势专科,1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4个院内重点科室,1个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并建成“五寨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打造留才“驻地”。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在政务大厅设立人才专项服务窗口,配备人才服务专员,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做到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落实政策待遇。为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人才申请落实市级政策待遇,严格落实年度工作津贴,并定期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和学习培训。优化人才安居服务。高标准建成占地4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30余人居住的人才公寓。在富民园提供引进人才的安置房,配备必要的家具、家电,可容纳150人居住,优先保障高端人才、优秀人才、重点单位人才入住。(肖媛媛)
听,是忻州与高校“双向奔赴”的声音 2024-08-26
忻州:会为媒 节为引 打造人才招引“金”招牌 2024-08-15
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石和原动力。节会,是展示地方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和加强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忻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创新人才工作,不断深化人才招引机制,开辟节会赛事等全新通道,将高端人才和区域优质项目产业集聚起来,让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人才资源加速汇聚、创新“种子”加速落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打造特色鲜明的引才“金”招牌。以节汇智:以活动流量吸引人才流量为实现高端引智,忻州市坚持节会搭台、人才唱戏,抓人才引进,促成果落地,不断把活动流量转化为人才流量。中国锻造之乡——山西定襄法兰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了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副教授等国家级专家学者。2024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文化和旅游部等众多行业领军人才的出席。首届数字经济高校双创大赛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超10万人次参与,掀起数字经济双创热潮,32名获奖选手享受国企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支持政策。此外,近年来各县(市、区)还积极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通过邀约,吸引专家人才回流。专家学者云集、业内精英齐聚,涵盖各个发展领域的重要节会让忻州正成为引才汇智的“强磁场”。以节赋能:以节会盛宴释放人才动能节会,是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思想论坛。在重大活动中,忻州注重加强对人才引导,专家学者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自身研究方向献智献策,不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静乐县举办的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受到藜麦行业国内专家陈志国、国外专家马克·泰斯特等高端人才的高度关注,他们围绕战略思维、战略定位、项目推介、策略组合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忻州做好藜麦产业提升、品牌推广、产销对接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代州黄酒发展论坛上,高春平、贾丽艳、毛健等专家教授围绕代州黄酒的历史文化、生产工艺及产品开发阐述研究方向,助力代州黄酒产业发展。在2024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活动上,瞭望智库发布了《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报告》,忻州榜上有名,进一步推动了忻州文旅业态升级、品质提升。以节聚势:以节会品牌彰显人才品牌忻州市还不断放大节会效应,立足产业发展需要,通过选聘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为产业发展顾问、特聘专家、招才引智大使等,建立长效合作关系,招引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转化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代县通过“代州黄酒文化节”与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保国、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健等行业领军人才结缘,在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下,“中国酒业协会北方黄酒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正式落户代县,吸引集聚山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贾丽艳等创新人才,对传统黄酒进行多元化开发,研发的雁门山·1/2半干黍米黄酒获得2023年度“山西精品”产品称号。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山西五寨夏季康养活动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上,不仅发布了忻州市中医药领域、康养领域以及中草药领域的人才及项目需求信息,还聘请国医大师王晞星为忻州市智库专家,聘请彭春龙、刘张林、杨桂桂、韩海军、倪艳、吴杰等为忻州市中医药领域特聘专家,聘请高新军、肖国栋、李霖等为忻州市招才引智大使。忻州还通过举办人才宣传周、人才项目路演、人才沙龙、思政研学等活动,全方位介绍忻州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与措施,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启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时代之约。
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忻州挂职座谈会召开 2024-08-06
朱晓东出席并讲话8月5日,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忻州挂职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朱晓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博士服务团智力专长优势和创新引领作用,努力打造良好人才生态,吸引汇聚各方英才,推动忻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敏主持会议。朱晓东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忻州挂职表示欢迎,对大家满腔热情服务忻州、奉献忻州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忻州持续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发力,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建设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因此迫切渴望人才助忻、渴望智力支持。各位博士都是素质高、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在时代前面,用自己所从事行业、领域的一流眼光、先进理念来看问题,帮助忻州打开视野。同时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的工作要求,强化主人翁意识,积极转变角色,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努力真抓实干,持续强化使命担当,发挥自身优势,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忻州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忻州将全力支持博士服务团成员开展工作,做好各项保障,切实营造安心舒心顺心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大家在忻州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座谈会上,我市为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忻州挂职成员发放了“忻州市委联系服务专家”证书。在忻挂职的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苗艳勤、贾伟涛、聂雷、赵敏、李奔、吴艳霞、陈洪胜、张晓娟、白丽霞、李原媛分别结合自身优势、专业特长及近期挂职工作感受作了发言。
忻州:以节为媒 筑巢引凤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4-08-02
7月30日,山西五寨夏季康养活动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五寨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业内专家、知名学者以及行业精英共同见证和分享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五寨县30年来携手同行的攻坚路、帮扶情,并围绕中医药康养、健康旅游、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学术研讨会报道链接如下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环节,在举办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先后发布了忻州市中医药领域、康养领域以及中草药领域的人才及项目需求,并聘请国医大师王晞星为忻州市智库专家,聘请彭春龙、刘张林、杨桂桂、韩海军、倪艳、吴杰等为忻州市中医药领域特聘专家;聘请高新军、肖国栋、李霖等为忻州市招才引智大使。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求贤若渴的诚意招揽人才,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人才,为加快忻州转型发展集聚了强劲人才动能和创新活力。此次活动,忻州市进一步打响人才工作品牌,以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广邀各路英才参加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发布人才需求政策,积极探索引智引才的新模式、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专业人才参与投身乡村振兴,为忻州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神池:“真金白银”揽才聚智 2024-06-24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6月16日,记者获悉,神池县发布21条人才政策,涵盖了从柔性引才到全职引才、从创新激励到创业扶持、从实用人才培养到教育“归巢”计划的全方位举措,用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该县对设立教授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科技小院,分别提供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建站补助。对于柔性引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将根据产学研合作协议和合作费用,给予最高12万元的奖励,让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在全职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每人每年提供2.4万—3万元的生活补贴,让他们在神池安心工作、舒适生活。同时,对于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的用人单位,也将分别给予12万元、6万元、3万元、1万元的奖励。神池县鼓励创新,对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市级创新平台则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自2024年起,首次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还将获得一次性1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创业扶持方面,对带技术或专利、项目、资金落地的创业人才提供最高22万元的创业经费支持。同时,对于创办实体企业且连续经营3个月以上的,每月营业额达10万元并有效带动10人以上就业的,该县提供政府贴息创业资金贷款,贷款金额累计不超过30万元,帮助降低创业风险,激发创业活力。在实用人才培养方面,神池县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获得高级技师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给予每年3000元、1000元的奖励;对取得高级或中级社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给予每年2000元、1000元的补贴。此外,神池县教育系统还将实施“归巢计划”,鼓励神池籍在外工作的优秀教师回乡任教。
神池县:念好“四字真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024-06-20
神池县坚持“引”“育”并重、“留”“用”结合,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夯实人才基础、强化人才支撑,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在“引”上动脑筋,让“金凤凰”筑巢安居。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原则,树立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依据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结合博士工作站运营、农牧科技企业转型发展,柔性引进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业实用人才。注重人才回流,把走出去的经营人才、科技能人引回来,鼓励他们把在外学习到的经验、技术、项目带回本土,投资兴办实业。对返乡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电商直播的优秀青年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优惠政策,把“金凤凰”源源不断地引进来。在“留”上下功夫,让“千里马”竞相奔腾。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项目扶持、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落实政策,积极打造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生态环境,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利用省直单位定向选调生、到村工作大学生、驻村工作队等群体的优势,激发他们服务基层、担当作为、贡献智慧的动力和活力。在“育”上做文章,让“土专家”大施拳脚。积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培养,重点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通过专家授课、现场实践、参观学习等方式,实施“课堂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的精准培育。重点对本土实用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杂粮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掌握运用水平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了解,从而培养一批思维活跃、敢拼敢闯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在“用”上求发展,让“火车头”奔驰前行。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优秀干部用在刀刃上。持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加强农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大力培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通过乡村企业家、种植养殖大户的带动以及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提高人才集聚程度,实现人人都掌握一门技术的目标,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动力。(张贵林 王霞)
河曲县“六项工程”厚植人才沃土 2024-05-07
河曲县“六项工程”厚植人才沃土近年来,河曲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六项工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厚植人才支撑、集聚人才动能。实施“保障”工程。先后出台《河曲县“3843”人才工作思路》、《河曲县引进人才管理办法》等,构建完善“1+4”人才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奖励兑现力度,专门划拨50万元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经费,为全职引进的吕霄博士团队发放人才津贴累计18万元,并提供人才公寓和住房补贴。给予名医、名师等各类名家工作室15万元启动经费支持。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交流会、联谊活动等,为各类人才在子女优先就近入学、家属随迁等方面提供保障,打造企业“人才之家”2个,为来企服务专家提供舒心环境,构建了精心保障、安心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领航”工程。为发挥专家人才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教育、卫生、农业等七个领域,推荐评选县委联系的优秀专家33名。扎实推进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25名县领导走访慰问33名专家,了解专家人才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听取意见建议。服务期内,每年为县委联系的专家发放津补贴9.57万元和人均1500元的体检一次。持续开展“专家人才下基层”服务活动,组建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专家深入乡镇、学校、卫生院、企业等开展农技下乡、送医和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实施“英才”工程。持续加大事业单位引才力度,聚焦民生服务和乡村人才振兴,全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2名。持续推进大学生招录工作,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特岗教师招考等,招录各类人才111名。加强急需紧缺人才管理,建立“试用期考核+年度考核+服务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评价机制对急需紧缺人才进行考核,兑现奖惩,推荐成绩突出、社会公认的急需紧缺人才担任重要岗位。实施“候鸟”工程。聚焦特优农业产业项目,依托脱毒马铃薯种业产业基础,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马恢团队3人,签订为期16年的《新品种选育协议》,定期来河实践指导,实现河曲县国家级领军人才“零”的突破;为破解医疗系统人才紧缺问题,依托名医工作站柔性引进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国家、省学科带头人9人,采用线上会诊+线下义诊相结合方式,服务患者983人次,让河曲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国家级教授“专家号”。实施“飞地”工程。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推动民营企业与科技部首席科学家高文秀多晶硅研发团队5人合作,在上海设立多晶硅研发实验室,实现“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河曲”的“人才飞地”新模式,硅提纯比例提高10%,解决废弃硅泥物理提纯的“卡脖子”技术,支撑山西斯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打造35000吨废弃硅泥绿色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为河曲新材料产业凝聚新动能。实施“回引”工程。加强跟踪回引,建立河曲籍“人才信息库”和“高校学生信息库”,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等与在外人才联络感情,吸引其回乡干事创业。制定《河曲县关于激励扶持本土人才回归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每年从农村发展党员计划中拿出10%的比例,从优秀返乡创业人才中发展党员。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方式,从优秀人才中储备一批村级后备力量,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条件成熟的及时纳入村“两委”班子,任职期间享受相应岗位报酬和政治待遇。截至目前,全县在册本土人才1176名,回引人才数1062名,回引率达90.3%。(河曲县委组织部 金晓白)
忻州市五寨县汇聚人才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11-13
人才是强县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五寨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定位,让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添智增力”。一是聚焦人才,完善机制。优化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会商议事、资源共享、深化交流等工作机制,在重点任务、难点问题上集思广益,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来,针对省校合作、柔性引才等重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9次会议,有力推动了信息共享和问题协同解决。实行清单推进模式,细化全县人才工作任务,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及时跟进,动态掌握任务进展情况,推动工作统筹开展。完善落实配套政策,出台《关于鼓励引导在外本土人才回乡干事创业的实施方案》、《五寨县关于“12大基地”的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细化本地人才政策,起草《五寨县柔性引进人才办法(试行)》,拟于近日印发,为五寨县引进高技能人才提供制度支撑。优化本土人才管理机制,动态更新乡土人才台账,为乡土人才就业创业提供绿色服务通道。遴选县委联系的优秀人才,采取行业部门推荐、属地乡镇推荐和个人自荐、人才办评审等方式确定人选名单,建立人才考核机制。二是围绕聚才,搭建平台。建立山西后稷实验室——五寨杂粮试验示范基地,对高粱、谷子、红芸豆等8种作物78个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筛选、鉴定和育种。示范基地合作方山西农业大学选派专家指导组成员、课题和任务负责人及项目骨干50多人来五寨县观摩杂豆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围绕抗旱高产杂豆新品种选育、旱地杂豆高效生产等方面提出专业意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调研指导“山西省后稷实验室——五寨杂粮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杂粮种质创新工作,为该县聚焦杂粮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高质量建议。建立“3000亩特色杂粮繁育基地”。山西鑫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五寨分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进行芸豆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中药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山西大学的支持下,在2000亩试验田上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优质种子培育、种苗标准以及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中药材应用开发等,带动培养本土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范化、科学化。深化课题合作。针对药材种质退化、田间管理粗放、产地初加工技术不规范、集约化程度低、养护与储运技术相对滞后等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围绕“黄芪等三品种规模化无公害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课题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了500亩药材基地示范区、50亩种源基地,推广种植面积1000亩,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持续擦亮“康养五寨”品牌,举办“第二届山西五寨夏季康养峰会”,与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就“风电和数字农业智能传感器产业化及农产品平台化销售推广项目”成功签约。三是强化引才,畅通渠道。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活动。今年6月份,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专项招才引智活动,宣传五寨相关政策、特色产业、优质农产品,成功签约9个项目,签约金额17.6亿元,争取国债资金6.01亿元,为转型发展注入活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国情教育基地”,依托烈士陵园、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康养基地等资源优势,接待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师生开展研学活动共计340人次;与吕梁学院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提供20多个就业实习岗位。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今年4月,县委相关领导带队赴重庆实地考察,聘请西南大学食品学院钟耕教授及其团队为五寨县云起芥菜有限公司改进种植技术提供支持,推动五寨芥菜走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主动对接上级帮扶。县人民医院先后柔性引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专业医生28批次106人,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50余项,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县中医院先后柔性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优秀医学专家30名,建设心血管和骨伤2个中医优势专科、1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4个院内重点科室,1个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成“五寨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依托“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项目,组建科技特派团,让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在“田间地头”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余次,辐射带动农户300余户,实施推动科技市县项目8项,解决农业关键技术问题和技术需求难题。四是关注人才,优化服务。完善人才服务制度。制定《五寨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县委领导定期与引进人才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听取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配齐人才服务场所。打造“人才之家”、“人才俱乐部”等人才活动场所,满足外来人才的文化娱乐需求。落实人才政策待遇。为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人才申请落实市级政策待遇,县级联系人才严格落实发放年度工作津贴,并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学习培训。提供安居住房保障。建成县级人才公寓,分级分类装修并配备必要的家具、家电,优先保障高端人才、优秀人才、重点单位人才入住。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