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学习园地
政策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2023-07-12
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6月28日至29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为做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主动作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坚强核心引领征程,十年成就振奋人心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广大党员干部都是践行者、亲历者。大家一致认为,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西藏贡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顾宗庆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和持续开展的经常性教育,每一次都是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云南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党总支书记杨敏对此感同身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嘱托,打好碧水保卫战,村居面貌焕然一新。”组织体系更加严密,党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我们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现在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原党委书记贾正方分享了令人惊艳的数据,在村党委带领下,村民过上了产业旺、生态优、乡风好的幸福生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辽宁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党委书记马凤侠,全国劳模、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三南村老党员袁亚慈不约而同地感慨,现在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院里、党员服务送到心坎上,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着力建强高素质骨干队伍,干部队伍焕发新气象。广西岑溪市委书记、二级巡视员罗伟雄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统筹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安徽长丰县委书记李命山对此深有体会:“十年来长丰县甩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跻身全国百强县,背后支撑的是一支‘真抓实干、马上就干’的干部队伍,是‘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院长丁荣军,新疆坤元太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文超说,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感受到全面有力的人才政策、细致入微的人才服务和暖心舒适的人才环境,这有力推动了各类人才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国工匠、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晒纸工毛胜利说:“十年来,我越来越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关怀,县里的人才政策也给我们名不见经传的一线工人带来了荣誉,让我以更强的使命感来做好晒纸工作、传承宣纸文化。”常青之道,贵在自胜。黑龙江大学法学理论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东、新疆伊犁州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陈双年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条例先后制定和修订,党的组织建设制度优势不断释放,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学细悟,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必须深学细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精准定位、积极作为。”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表示。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立永说,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引明确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纲”和“本”,必须领会深、把握准、落到位。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大家表示,将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用好。安徽宣城市委书记李中说,将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与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对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作为党建理论学者,黑龙江省委党校“名师工作室”专家孙艳春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将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在思想理论层面讲清楚、在实践操作层面出思路。”对标对表,落实为要。大家纷纷谈到,要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一项一项抓落地、抓到位、抓见效。青岛市崂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宝东坚定地说:“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带领全区组织系统和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山西大同市新荣区西村乡党委书记赵祯斗志昂扬:“要经常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对标对表,发挥好党委示范带动的‘火车头’作用,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强治理、促发展,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铆足干劲、奋勇争先,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忠诚履职、担当尽责,铆足干劲、奋勇争先,努力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常抓不懈,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每个角落。“继续擦亮开元‘栖梧学堂’基层党员教育品牌,不断丰富活动载体、灵活学习形式,为街道、社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河南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武涛目标明确。作为基层理论宣讲带头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如皋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姚呈明积极担好使命:“发挥理论武装工作室的作用,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这次会议对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作出重要部署,大家深感使命如山,一致表示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党员干部。“要更加严以律己,做党员干警的表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重庆涪陵区公安局武陵山派出所所长余俊说,将在从严执法中传播法治温度,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武汉市江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刘怡谈到,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经营中的困难,打造安全、放心、和谐的发展环境。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立足基层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领军人才。”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壮心不已。深圳鹏城实验室网络智能部云计算所副所长相洋同样充满动力:“我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调度中心和大数据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工作上继续发力,谋划推动大数据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应有力量。”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表示,将围绕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云南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坚定地说,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殷殷嘱托,激活乡村振兴“细胞”,打造独龙江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作为辖区88家企业、2万余名员工的“小巷总理”,党的二十大代表、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表示,将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以企业和员工需求为导向,制定党组织服务企业标准清单,积极对接资源,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队伍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素质过硬,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要加强党员管理,引导党员主动服务社区网格,激励他们敢挑重担、敢滚钉板、敢打硬仗,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千家万户的事。”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说。数十年如一日听党话、跟党走、守护边境国土,“七一勋章”获得者、西藏隆子县玉麦乡村民卓嘎表示,将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继续守护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带领更多党员和农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百尺竿头凌云起,踔厉奋发启新程。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立足岗位,担当使命,勇毅前行,努力当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大考的“答卷人”!
“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3-07-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条道路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坚持“两个结合”,党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1.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创举,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结论,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相互促进,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创新的结果。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为党的事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不断开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和科学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发展动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两个结合”是根本经验;探索了许多有效途径,其中“两个结合”是根本途径。中国具体实际包含时代特征,中国化内含着时代化的要求。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只有同具体时空中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经过这样一个结合,才能发展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中国人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蕴含着许多优秀理念,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第二个结合”是在文化的根基层面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得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中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经过“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本土化,转化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发挥着科学指导作用,产生出强大的实践威力,保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就能够成功开创符合国情、扎根本土、深得人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靠的就是“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两个结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普遍指导性,同时坚持科学真理必须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普遍规律必须同本国国情相结合。这样,既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功。“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同样也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两个结合”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得以彰显,“中国特色”关键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实践,来自“两个结合”。坚持“两个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具有中国具体实际的根据,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大一统传统、德治主张、民本思想、平等观念、正义追求、道德操守、用人标准、改革精神、外交之道、和平理念等。坚持“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和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两个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根源所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够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大势,回应人民意愿,走在时代前列,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制定正确方针政策,得到人民支持拥护,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够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中获取无穷无尽的文化滋养,更大程度上获得中国人民的接受认同,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茁壮生长,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3. “两个结合”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根基和文化根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要求。“两个结合”的实质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有了深厚的基础,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本固基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的,“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第一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根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党在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凡是坚持实事求是,实行了这样一个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取得成功;凡是搞教条主义,没有经过这样一个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就会停滞不前、遭遇挫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具有普遍规律性,它的科学真理性只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从普遍到特殊的转化深化,才能夯实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在实践的支持下展现和证明真理的力量。经过这样一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领导的创新实践,不断经受变化着的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都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标准,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在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回答好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回答好解决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第二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践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坚实的历史脉络。科学社会主义之于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不是“移植”或“嫁接”,而是其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具有高度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第二个结合”将这些重要元素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体系之中,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比如,中国式现代化追求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统一、相促进,内含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内含着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等等。4. “两个结合”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建立在科学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基础上,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而彰显和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底蕴和民族禀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连续性保证了文明的独特性,吸收外来文化但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走自己的路又强化着文明的连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自信自立的社会主义。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文明大国,能够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离不开内生于中华文明之中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开拓创新干出来的,创新作为不竭动力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够把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民心所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开放发展。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即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人民日报社论: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2023-07-01
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二周年潮涌东方起宏图,百年大党正青春。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踔厉奋发守初心,笃行不怠担使命,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阔步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山河为证,岁月为名。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重大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迎难而上,沉着应对,不信邪、不怕压、不避难,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只要我们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就一定能够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锚定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必须深刻认识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面向未来,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坚定历史自信,保持战略清醒,时刻准备经受风浪考验,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就一定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深刻认识到,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就一定能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我们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常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回首来时路,几多风雨,几多辉煌。眺望前行路,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现在,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成就综述 2023-06-29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成就综述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高度,把党的组织工作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谋划、部署、推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谋篇布局,大力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组织工作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科学理论引领,组织工作有了根本遵循  组织工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科学理论是根本遵循。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18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作出科学概括:“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开创性贡献,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明确了“纲”和“本”,成为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  2020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五个抓好”清晰标定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2021年5月,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出台: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对党的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成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7个方面部署了党的建设重点任务,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赋予了组织工作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树立加强基层建设的鲜明导向,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体系,制定和修订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  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优势。  凝心铸魂,使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主题教育读书班上,通过集体参观、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交流发言等方式深入研讨学、联系实际学;在革命纪念馆、红色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赓续红色基因,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越学越心明眼亮,信仰信念信心更坚定了,担当作为的劲头更足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一名年轻干部表示。  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直面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推动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次第展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纵观6次党内集中教育,每一次都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每一次都是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北京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员教育平台开设党支部月度学习专栏;吉林在“新时代e支部”等平台开设“牢记嘱托再出发  吉林奋进新时代”主题专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办“党课开讲啦”电视专栏,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党课”等活动……  从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到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大规模学习培训……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来抓。  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精准科学选用干部——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各地把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基本内容细化为具体标准和考察指标,制定正负面清单,着力推动政治素质考察可对照、可感知、可评价;一些地方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情况,作为政治素质考察重点内容,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着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切实把一批专业素养好、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善于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加强实践锻炼,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实践出真知、长真才,是培养干部最好的课堂。新时代以来,各级组织部门注重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放到艰苦复杂地区磨练,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历练,不少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湖南、广西、贵州、西藏等地抽调干部深入一线,遍访有脱贫任务的县乡村,把了解干部的“探头”延伸到斗争最前沿;在疫情防控一线,不少党员、干部逆行出征、坚守岗位、任劳任怨。北京、辽宁、浙江、湖北等地专门派出干部考察工作组,注重了解干部的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及时发现并使用有实绩、口碑好的干部。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央组织部召开座谈会部署推动;2019年,中央组织部制定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9条具体措施。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励担当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地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浙江出台容错纠错意见,11个设区市全面制定实施细则,省直单位制定容错清单,鼓励干部敢闯敢试。  各级党组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推动干部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实质性提升,让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新气象,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这次村里换届,每一步我们都看在眼里,规规矩矩,公开透明,选出来的书记脑子活、本事大、办事公,是群众‘心头上’的人,我一百个支持,一百个放心。”一名农村基层老党员说。  换届风气好坏,直接影响换届工作成败。上一轮全国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各地对村两委换届风气督导全覆盖,特别是加强对选举委员会推选、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全程监督,架起“高压线”,念好“紧箍咒”。同时,各地建立换届信访举报快查快处机制,“12380”综合举报受理平台24小时畅通,对举报线索逐一核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据统计,各地共查处涉及换届的违纪违法案件较上轮换届下降65.4%,收到信访件次下降62.1%。  依法依规、正风肃纪,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为新老班子平稳交接打下了基础,也为新班子轻装上阵卸下了包袱。持续加强换届风气监督,映照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导向与实践。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把标准降低到不违纪违法就行的水平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  管好“关键少数”。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整体设计,全面开展抽查核实,抽查比例逐步扩大;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从2015年开始渐次推开,全国共对4700多名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规范。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进一步前移监督关口,切断潜在的利益输送链条,防范廉政风险,促进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深化选人用人监督检查和巡视整改。党的十九大以来,结合中央巡视,对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200余家中央单位全覆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每年对省区市和中央单位选人用人工作进行测评。  开展专项整治,破除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顽疾。聚焦“裸官”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研究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明确提拔限制和岗位限入要求;对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证照进行专项治理,严肃处理违规行为;针对中管金融单位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和违规安排近亲属在本系统从业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新时代以来整肃吏治,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渐成常态,形成对干部经常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有效约束,干部逐渐习惯在“聚光灯”“显微镜”下工作,做到慎重用权、规范用权,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强基固本,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事关党执政大厦的地基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树牢系统观念,坚持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抓建章立制。修订《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制定《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一系列法规条例不断出台。  重统筹推进。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一系列工作会议相继召开。  从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到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社区党组织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统筹协调功能明显增强;服务群众功能进一步提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推动条块结合、建立协同机制,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传统领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国有企业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在新兴领域,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点抓好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和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突出加强省级以上社会组织和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等行业党建工作;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把解决“有没有”问题与“强不强”问题结合起来,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脱贫攻坚战场,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党尽锐出战,形成“五级书记一起抓、全党动员促攻坚”的生动局面;抗击疫情一线,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构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广大共产党员正成为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力量更加彰显,党的领导更加“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2021年9月,百年大党踏上新征程之际,新时代第一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上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来抓。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国人才事业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布局谋篇,托举起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梦想。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2016年2月,党中央印发第一个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性文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随后,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各省区市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呈现密集创新突破态势。  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开展“唯帽子”问题专项治理,改革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一项项举措环环相扣,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红利”得以源源不断释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焦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组织开展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援青,创新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方式,推动东西部地区开展人才结对帮扶……通过机制保障,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77所高校布局建设了288个创新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各类人才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投入力度,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通过搭建产业平台、提供优质服务等多种措施,形成“近悦远来”的引才用才格局。  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已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新时代十年,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组织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工作综述 2023-06-28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组织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工作综述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时间记录着砥砺前行的足迹,岁月镌刻下拼搏奋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党的组织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  湖南湘江新区正兴路43号,湖南党史陈列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展厅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诉说着我们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与思想探索。  “回望百年征程,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正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湖南党史陈列馆有关负责同志说。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2023年4月3日,北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层层推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吹响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  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通过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学习培训;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班等重点班次,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2017年开始,中央组织部直接培训1万名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带动各地跟进开展大规模轮训。2021年,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2022年,首次统一举办全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约19.5万人。开展多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编写工作,推进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  一系列扎实举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确保我们党既是组织上的统一体、又是思想上的统一体。基层党建不断开创新局面  谷雨时节,北京东郊外的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绿草茵茵,涌动着学习、交流、讨论的热潮。2023年4月24日至28日,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在这里举行。  这是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首次直接对所有村主职干部开展培训,也是近年来面向农村基层干部规模最大的一次培训,为各地大抓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作出示范,对全面提高村“两委”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和改进农村、城市、企业、机关、学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明确和压实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员领导干部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一以贯之推进组织体系建设,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铭刻下无数共产党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壮丽身姿:  脱贫攻坚期间,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扎到村里;  新冠疫情发生后,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24.4万个,2.5万多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广泛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更加稳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组织部门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激励广大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塑造了执政骨干新面貌。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统筹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常态化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扎实开展干部人才援派、挂职、帮扶等工作,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修订干部任用条例,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持续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被及时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切实抓好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建立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落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健全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8月30日,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之下,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更加严明的纪律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积极担当作为,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人才发展谱写新篇章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11年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新时代以来,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  从《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到《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再到《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一份份改革文件接续出台,破解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日臻完善,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从高端领军人才,到技能人才、乡土人才;从自然科学人才,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文艺人才;从培养人才,到引进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如今,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人才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21年5月,建党百年前夕,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印发,成为“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增强依规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继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新时代党的建设各方面,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扎实抓好党委、党组建设,制定修订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地方和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统筹推进各位阶、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狠抓制度执行,推动每一项制度落地生根,真正做到让铁规发力、让制度生威。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蹄疾步稳、扎实推进,正努力形成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制度、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贯通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实落细、“长牙”、“带电”。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金色名片。  风起帆扬,奋楫争先。  新时代新征程,各级组织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锐意进取、实干担当,推动党的组织工作不断取得实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总书记的调查研究“五字诀” 2023-05-31
中共中央办公厅不久前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他曾要求,调研工作务求 “深、实、细、准、效”。这个“五字诀”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方法论。如何理解这“五字诀”?一起学习↓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23-05-16
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强调,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题举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党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文章指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这次主题教育确定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文章指出,要着力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文章指出,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善于运用这一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运用这一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文章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在主题教育中当表率。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对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有哪些 2023-05-06
转需!党员干部微信“使用指南” 2023-05-06
目前,微信已经取代短信、电话,成为工作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但微信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工作方式比较严谨和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不当会出现一些问题。很多时候使用者自己并无意识,却已给别人留下负面印象。这里有一份微信“使用指南”推荐各位党员干部学习:使用指南1.不要滥用截屏截屏功能与职场大多数礼仪背道而驰。两个人的聊天是非常私密的行为,发送出去与暴露他人和自己的隐私没有区别。在职场上使用微信截图要格外谨慎,不要随意截屏为证,更不可随意把截屏发送给第三者。2.群里也要讲规矩单位群的感情交流功能相对弱一些,主要是为了工作。所以在工作群里聊天,如果不是工作必要,一定要适可而止。同时,不要随便拉陌生人进入群里,以免泄露工作秘密。3.慎用语音虽然微信交流方式很丰富,有文字、语音、表情等,但交流时对方性格、身处环境、职位高低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为了工作方便和准确无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使用语音。4.注意沟通效率单位里使用微信沟通,一定要考虑对方处境。比如对方身处领导岗位,事务极其繁忙,这时候切勿使用“看到请回复”“在吗”这些词,要直接切入主题。如果稍微感到沟通效率低下,可马上致电询问。设想沟通对象处境,随时调整沟通节奏,工作会更加顺畅。5.区分朋友圈和工作圈朋友圈是每个人的一张网络面孔。若工作和生活共用一号,一定要注意朋友圈分组。你发了一条在亲戚朋友们看来逗趣的内容,同事看到了可能是另一个感受,或许会不知不觉间造成一些误会和偏见。在人际关系和社交工具使用上,一定要因人而异,这一条是常识。6.勿滥用私人化表情对私人化、真人截图等比较特殊的表情的认可,一般限于私人圈子,但在单位群里用可能会使一些人生厌。单位群年龄差异大,不太适宜使用各种怪异表情,你只是想活跃气氛,但实际上是增加了负面印象。7.不要处理太复杂的问题机关工作,准确和效率永远是第一位的,微信的即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严谨程度上却是短板。对于复杂问题,不论你是长篇大论还是长谈良久,都很容易出现误解和误判,还是电话或面谈更好。8.及时回复信息及时回复他人信息是一种美德。 基本要求   1.称谓恰当礼貌称谓要表达清楚接收方的身份,并体现礼貌原则。2.首句反映主题在首句中即反映出主题,旨在帮助接收方及时高效地读取信息。3.内容简洁条理尽可能用一条信息容纳全部信息,减少信息往来次数。如果需要传递的信息有多项,宜分点阐述。4.尾语按需设置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可在结尾处注明“收到请回复,谢谢!”。如果没有收到回复,有必要打个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信息。特殊的公务短信或微信比如通知,应使用专用尾语“特此通知”,以示规范和严谨。5.署名明确勿漏公务短信或微信较为正式和规范,结尾处署名更正规。使用规则1.发送时间恰当最好在工作时间发送,以保证接收方及时处理。早上8:00以前、晚上10:00以后最好不要发公务短信。2.妥善处理接收延迟的情况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最好请对方回复以确认收到,或者在短信或微信发送之后致电对方询问接收情况。3.不得滥发短信或微信要做到“三禁止”:禁止发送与公务无关的信息;禁止群发广告或非法信息;禁止对无关人员发送信息。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