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学习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主页 >详情页
学习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学习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