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忻州组工网
发布时间:2023-11-20
浏览量:296
今年以来,河曲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积极探索“2234”社区养老模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双结对”实现“老有所养”
社区动态更新居民信息台账,对60岁以上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引导物业公司与小区志愿者服务队分别与老人结成对子,确保每名老人有人帮、有人管。物业公司与老人结对。社区引导物业公司入驻小区时,提供专门针对老人的便利服务项目,以小区为单元建立“一对多”结对模式,将服务送上门。如中信物业公司为高龄老人免费送饭、送药,上门理发、整理房屋;恩腾物业公司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水、暖、电免费上门维修服务等。小区志愿者与老人结对。100支小区志愿服务队选出专人,与有特殊照顾需求的老人结对,除送饭、送药等基础服务外,如对子女长期在外地的老人,小区志愿者经常上门拉家常、谈心,了解老人生活起居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让老人安心又开心。
“双服务”实现“老有所依”
在全县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包含老年餐厅、健身康养、休闲娱乐、日间照料等多种功能。引入社会组织服务。培育本土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参与养老服务。如永乐社会服务中心参与老年餐厅的运营,居家老人一日三餐仅需15元食材费,老年餐厅启用信息管理系统,老人直接刷脸吃饭,县民政部门监管餐厅运行情况,确保食品质量,有效解决空巢、孤寡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同时为老人交流谈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驻地单位参与服务。社区大党委引导医院、卫生院等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在各社区和有条件的小区设立老医生工作室、便民卫生室等,为老人提供中医康复指导,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帮助居家老人实现“老有所依”。
“三阵地”实现“老有所乐”
建设社区老龄大学。聚焦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西口情”社区老龄大学,10个社区分别设立教学点,方便老人就近参与学习、交流;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取“点单式”教学模式,根据社区老人兴趣和需求,创新设置“多样化”教学内容,开设8类系列课程,包括党史、国画、书法、舞蹈、剪纸、插花、中医养生以及智能手机培训等,目前已有850多名老人参与学习交流。打造社区活动阵地。根据社区实际,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打造服务老人特色党建品牌,如树林子社区打造“幸福树林、银发生辉”品牌,同德社区打造“同心同德、爱幼助老”品牌,营造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让老人乐在其中。开设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充分发挥本县民歌二人台、剪纸、河灯等非遗传承人作用,在社区开设工作室,带动更多老人参与学习交流。如马营围社区开设“石凡如剪纸工作室”,已吸引了200多名老人学习剪纸艺术,进一步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融入”实现“老有所为”
通过精确引导、精准定位、精心搭台、精细服务,为社区老人搭建平台,实现社区老干部、老党员思想、身份、行动、机制“四个融入”,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社区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帮助实现老有所为。目前90名有威望、有责任心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了小区党支部书记,52名老同志担任业委会主任,217名老同志参与到政策宣讲、家风家教故事、矛盾调解等各类社区组织活动中,社区老人以各种形式积极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继续发光发热,书写精彩人生。
作者:忻州组工网
来源:山西组工网
发布时间:2023-11-20
浏览量:296
今年以来,河曲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积极探索“2234”社区养老模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双结对”实现“老有所养”
社区动态更新居民信息台账,对60岁以上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引导物业公司与小区志愿者服务队分别与老人结成对子,确保每名老人有人帮、有人管。物业公司与老人结对。社区引导物业公司入驻小区时,提供专门针对老人的便利服务项目,以小区为单元建立“一对多”结对模式,将服务送上门。如中信物业公司为高龄老人免费送饭、送药,上门理发、整理房屋;恩腾物业公司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水、暖、电免费上门维修服务等。小区志愿者与老人结对。100支小区志愿服务队选出专人,与有特殊照顾需求的老人结对,除送饭、送药等基础服务外,如对子女长期在外地的老人,小区志愿者经常上门拉家常、谈心,了解老人生活起居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让老人安心又开心。
“双服务”实现“老有所依”
在全县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包含老年餐厅、健身康养、休闲娱乐、日间照料等多种功能。引入社会组织服务。培育本土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参与养老服务。如永乐社会服务中心参与老年餐厅的运营,居家老人一日三餐仅需15元食材费,老年餐厅启用信息管理系统,老人直接刷脸吃饭,县民政部门监管餐厅运行情况,确保食品质量,有效解决空巢、孤寡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同时为老人交流谈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驻地单位参与服务。社区大党委引导医院、卫生院等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在各社区和有条件的小区设立老医生工作室、便民卫生室等,为老人提供中医康复指导,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帮助居家老人实现“老有所依”。
“三阵地”实现“老有所乐”
建设社区老龄大学。聚焦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西口情”社区老龄大学,10个社区分别设立教学点,方便老人就近参与学习、交流;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采取“点单式”教学模式,根据社区老人兴趣和需求,创新设置“多样化”教学内容,开设8类系列课程,包括党史、国画、书法、舞蹈、剪纸、插花、中医养生以及智能手机培训等,目前已有850多名老人参与学习交流。打造社区活动阵地。根据社区实际,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打造服务老人特色党建品牌,如树林子社区打造“幸福树林、银发生辉”品牌,同德社区打造“同心同德、爱幼助老”品牌,营造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让老人乐在其中。开设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充分发挥本县民歌二人台、剪纸、河灯等非遗传承人作用,在社区开设工作室,带动更多老人参与学习交流。如马营围社区开设“石凡如剪纸工作室”,已吸引了200多名老人学习剪纸艺术,进一步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融入”实现“老有所为”
通过精确引导、精准定位、精心搭台、精细服务,为社区老人搭建平台,实现社区老干部、老党员思想、身份、行动、机制“四个融入”,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社区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帮助实现老有所为。目前90名有威望、有责任心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了小区党支部书记,52名老同志担任业委会主任,217名老同志参与到政策宣讲、家风家教故事、矛盾调解等各类社区组织活动中,社区老人以各种形式积极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继续发光发热,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