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交流发言合集来了!
主页 >详情页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交流发言合集来了!


发挥首都优势 

加快推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发挥首都优势

 加快推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北京市委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着眼科技自立自强,立足优势自主培养人才。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和人才,全市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和人才密度大、层次高、门类全优势,努力在科研主战场培养锻造人才。“一人一策”精准育才。建设顶尖科学家领衔的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对“北京学者”计划瞄准的战略科技人才,逐人制定培养方案,赋予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等自主权,给予最长12年稳定支持。“产教融合”联动育才。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把专业建到产业链上、把课堂移到生产线上,创新“企业出题、院所答题、产线验证”的协同攻关模式,在实践实战中培养人才。“强基工程”重点育才。实施基础研究创新工程,设立“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资助”专项,长周期支持10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推动市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设立4只基金,支持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

 

  树立国际视野,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应对引才形势变化,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不断拓展引才路径。遴选100余名荐才专家,以才引才,打造专家推荐、专班洽谈、市委决策、部门承接的工作链条。近年来,共引进87名顶尖人才和362名核心团队成员。实施“人才蓄水池”计划,出台17条政策支持国家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科创企业等平台,围绕战略必争领域,集聚引进一批全球顶尖人才。连续3年举办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以赛引才,吸引全球1.4万名创业人才参赛,引入投资近200亿元,培植8家独角兽企业和54家“专精特新”企业。

 

  注重改革创新,全方位用好用活人才。聚焦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作用,出台95条新政,为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提供政策保障。注重向用人主体授权。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高校院所可将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全部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实施北京“海聚工程”自主认定改革,授予74家单位自主认定权。积极为人才松绑。深入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将市级人才计划由原来的19个优化整合为3个,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等机制,同时赋予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等20项权利,支持人才潜下心来做学问、搞科研、干事业。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投入300亿元组建科技创新母基金,整合优势创新资源联合组建高精尖技术研发中心,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鼓励各类人才合力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政治引领,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坚持把“增人数”和“得人心”统一起来,以扎实具体到位的工作为人才更好贡献智慧创造良好条件。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深化国情研修、青年人才训练营等活动,持续制播宣传人才电视节目《为你喝彩》,引导人才传承科学家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矢志爱国奋斗。认真落实引才相关支持保障政策,结合北京实际,制定实施人才住房、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及子女入学等一揽子政策,推动重点用人主体设立人才服务机构或服务专岗,畅通沟通联系渠道,及时提供周到服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编制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指导规划,选取8个区域重点推进,共建成1.7万套人才公寓、26所国际学校、27家国际医院及一批特色示范街区,为各类人才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省委坚持一任接着一任抓,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共同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省委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引领市县乡村共同抓好乡村振兴。结合实施“八八战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每5年制定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带动各级抓好推进和落实。完善五级书记责任清单,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级抓推进工作机制,省委每年召开现场会,各级党委每季度专题研究,省领导带头联系山区海岛县,市委书记定点联系重点镇村,县委书记常态包乡走村。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与干部选育管用结合起来,每年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近年来对表现突出的32名县委书记、270名乡镇党委书记予以提拔使用,以正确用人导向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筑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大力实施“先锋工程”、“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一是建强班子。高质量抓好村“两委”换届,全省村级班子中致富带头人占77%,2.1万名全日制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出台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实行“堡垒指数”星级考评,每年选树宣传1000个强基示范村,倒排整顿软弱后进村。二是提升能力。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系统构建村干部培训、课程、学制、考评“四大体系”,近年来全员轮训12.6万名村“两委”干部,每年遴选2000名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力量参加省级培训。精准调配干部人才资源帮扶基层,20年来共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46万多名、科技特派员2.4万名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强化保障。健全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接续开展4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全覆盖建成1.97万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均488平方米。

 

  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先行,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注重以党建为抓手聚合资源要素,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共同富裕。深化党建联建推动区域发展,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与村党组织联建,打造“大下姜”联合体等实践案例8200多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文旅康养等新业态,建成82条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468个产值超5000万元的土特产品牌。打造“共富工坊”助力农民增收,开展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村企合作建成来料加工、农旅融合等工坊6226家,吸纳农民就业28.5万人,带动人均月增收2600多元。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增富,实施5轮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帮千村”,打造强村公司2278家、“飞地抱团”项目1499个,全省村级集体总资产8800亿元,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323万元。

 

  坚持党群同心共建共治,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和美图景。坚持和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千万工程”的积极性。组织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强化组织带动、党员带头,全域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90%以上村庄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依靠群众推动乡村善治,针对乡村治理变革优化基层网格8.5万个,配备网格力量84.5万人,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在疫情防控、保障亚运等重大任务中很好地发挥了前哨探头作用。服务群众促进民生优享,全面推行“民呼我为”长效机制,实施公共服务优享工程,全省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老年食堂覆盖率达74%,农村低保与城镇同标,已达到每人每月1084元,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高质量发展需要

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四川省委主动适应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

 

  突出政治引领,确保忠诚可靠。省委研究制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换届后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培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出台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规定,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机制,修订省市县党委工作规则,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突出能力建设,锻造过硬本领。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跟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专业训练、实践历练。大规模培训赋能。针对换届后班子新成员多、跨领域交流多的实际,加强新任职干部和年轻干部培训,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和新任县委书记、县长、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加强藏区县委书记、副书记政治能力专题培训,实现市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履职能力培训全覆盖。多渠道专业训练。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现代产业、经济金融、科技创新、城建规划、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从市县选派优秀干部到省直机关专业岗位锻炼,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实战式斗争历练。统筹选派干部投身反分裂维稳、抢险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川渝互派干部挂职、省直单位年轻干部到县挂职、民族地区干部和党外干部实践锻炼,不断提高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突出实干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充分激发“拼闯干”的精气神。一是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统筹干部考核和各类工作考核,用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研究制定干部考核结果运用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育管用结合起来,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二是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态度鲜明地支持实干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激励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近年来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09名干部予以调整。落实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落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干部政策措施,传递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是抓好市县党政正职这个重点,认真落实保持市县党政正职任职稳定要求,对其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惠民生、抓安全防风险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支持他们潜心谋事、安心干事。

 

  突出从严管理,涵养清风正气。坚持严的基调,强化严的措施,推动新班子干成事、不出事。常态化分析研判。去年用半年时间对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全覆盖调研,今年结合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安排,组织开展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综合调研,深入了解班子运行和干部表现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跟进解决。经常性谈话提醒。每年坚持同市县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和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先后向123名受过处理处分、信访反映较多、岗位适应不够好、工作方式方法需改进的干部进行反馈提醒,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和帮助。全方位管理监督。制定市县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出台对县委书记重点监督实施办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和报告办法,加强对函询回复材料的分析甄别,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报告两评议”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实行集中通报、集体约谈、专项整改,全省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提高到98.1%。

 

 

 

牢记“国之大者” 增强斗争本领

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商务干部队伍

商务部党组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商务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坚持在重大斗争中识别、磨砺和提升干部,着力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商务干部队伍。

 

  铸牢政治忠诚,夯实敢于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教育引导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忠诚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举办部属单位“一把手”抓党建带队伍研修班,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全面实行“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商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经常对标对表、校准方向。强化政治历练。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解决“卡脖子”问题、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斗争中磨砺,推动干部在服务“国之大者”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好政治首关。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考察首要内容,深入了解干部在重大斗争、关键时刻的表现,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开发干部管理数字平台,用好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各方面信息,加强干部政治素质研判,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树立鲜明导向,打造敢于善于斗争的骨干队伍。大力选拔使用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经过重大斗争考验的好干部,激励广大干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敢战能胜。选优配强“一把手”。注重从重大斗争一线物色人选,对在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等重点工作中表现出色、具备正职潜力的干部,重点关注、适时使用。近年来新提任的91名司局正职中,超过70%具有重大斗争一线工作经历。配优建强司局班子。针对商务工作业务面宽、专业性强的特点,大力选配专业素养好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加大司局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断优化班子专业结构,增强整体功能。选准育好年轻干部。制定实施部机关青年工作意见,常态化开展优秀年轻干部调研,选派146名年轻干部到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和艰苦地区摔打锤炼,对历练扎实、德才表现突出的,打破隐性台阶及时大胆使用。部机关现有48岁左右司局级正职13名、45岁左右司局级副职42名,86%的司局配备了45岁左右的班子成员。

 

  磨砺专业素养,提升敢于善于斗争的本领能力。统筹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锻造专业化队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高站位谋划推进国际经贸谈判人才队伍建设。深入研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制度型开放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制定谈判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重点培养100名左右谈判专家,动态掌握200名左右35岁以下谈判“好苗子”。聚焦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重大谈判,整合谈判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在完成重大谈判任务的同时有效锻炼提升了队伍。高标准建设经济外交官队伍。坚持国内外一盘棋,在业务司局、驻外一线之间统筹调配力量,注重把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业务骨干派到经济外交主战场扛重活打硬仗。5年来,共推荐5名驻外大使、3名公选高级外交官,选派1003名干部到驻外使领馆担任经济外交官。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

保障中国铁路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铁集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国家铁路、人民铁路战略定位,坚定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率先实现铁路建设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做好铁路工作的根本遵循,突出“第一议题”抓学习,紧扣“第一要务”抓落实。研究制定国铁集团党组和国铁企业党委会工作规则,出台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等4个清单,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运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抓好日常学习,近年来分层分批培训党员干部12.9万人次、轮训一线党员79.3万人次。

 

  围绕铁路事业发展需要,着力打造骨干队伍。大力培养选拔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注重把具备管党治党、治企兴企能力的复合型干部选配到“一把手”岗位上。强化日常了解,近年来先后开展两轮集中调研,对56个单位领导班子逐个把脉、对663名局级领导人员逐个画像,掌握优秀人选506人。强化实践历练,有针对性地安排950名干部到生产一线、吃劲岗位、复杂环境轮岗交流,分两批选派60名年轻干部轮流到川藏铁路建设、青藏铁路运营等艰苦地区对口支援和挂职锻炼。强化实绩导向,注重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川藏铁路建设等重大工程,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电煤保供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497名干部提拔使用,对工作状态欠佳、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的32名领导人员及时调整。

 

  着眼铁路现代化建设需求,培养集聚专业人才。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面向铁路运输建设主战场、面向世界铁路最前沿,依托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工程等载体平台,吸纳科研机构,集聚科研骨干,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铁路工程建设技术难题,开展集中攻关。实施铁路“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培养113名专业领军人物、1116名专业带头人、8799名专业拔尖人才和1249名能工巧匠,打造遍布铁路网节点的骨干人才队伍。强化校企协同,推进高职毕业生“2+1”、本科毕业生“3+1”、工程硕博士“订单式”培养,完善人才引进、专业人才接续培养、全路首席专家评聘等工作机制,构建形成贯通整个培养链条、覆盖重点领域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实用人才队伍。

 

  结合铁路基层特点,做好强基固本提质工作。坚持把支部建在班组、把堡垒筑在前沿,全路设立2.4万个班组党支部,符合条件的近万列旅客列车均成立乘务党支部,着力构建与铁路三级垂直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先后5次修订国铁企业党支部建设工作细则,接续实施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三会一课”质量年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提质”工程,打造标准化党员活动室1.2万个,培训轮训支部书记23.8万人次。坚持以创岗建区、突击奉献、立项攻关、品牌创建为载体,分领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抗疫抗洪、保通保畅等大战大考中,组建党员突击队12.5万支,开展立项攻关9.7万项,实现党旗在万里铁道线上高高飘扬。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天津大学党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天津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高校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育人之中。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院级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提高校院两级议事决策能力。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明确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等“五个坚定不移”,更好地履行高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职责使命。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立项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等专题研究项目50多个。在加强改进思政课的基础上,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体现“课程思政”,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同向同行。

 

  着力打造堪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任的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深化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大力选拔使用政治素质高、思路视野开阔、科研能力强、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干部,特别是用好那些在教学科研一线、重大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近年来,共选拔116名业务骨干进入院级领导班子。畅通行政管理、科研人员、辅导员等各类干部职业发展通道,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派40多名同志到新疆、西藏、甘肃等对口支援和脱贫攻坚一线锻炼。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发挥学校海内外校友会组织作用,精准发现、引进优秀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较5年前分别增长64%、151%。引进的集成电路国际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为完善天津集成电路产业链作出了重要贡献。搭建载体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深化实施“新工科”建设,构筑多学科交叉平台,加强团队集中攻关。近年来,牵头承担国家研发计划项目125项,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着眼与事业深度融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优化党支部设置,本着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在按学院内设系、所、中心等设置党支部的同时,探索依托国家重大平台、重要科研团队、重要研究机构等设置教师党支部11个,依托课题组、学科方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106个。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按照“党性强、能力强、影响力强”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去年有8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名,目前全校35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党员比例超过75%。探索融合机制,开展“创先作贡献、建功十四五”主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结合承担的科研任务,组织党员带头闯关、联合攻关,取得良好成效,充分彰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交流发言合集来了!



发挥首都优势 

加快推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发挥首都优势

 加快推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北京市委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着眼科技自立自强,立足优势自主培养人才。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和人才,全市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和人才密度大、层次高、门类全优势,努力在科研主战场培养锻造人才。“一人一策”精准育才。建设顶尖科学家领衔的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对“北京学者”计划瞄准的战略科技人才,逐人制定培养方案,赋予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等自主权,给予最长12年稳定支持。“产教融合”联动育才。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把专业建到产业链上、把课堂移到生产线上,创新“企业出题、院所答题、产线验证”的协同攻关模式,在实践实战中培养人才。“强基工程”重点育才。实施基础研究创新工程,设立“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资助”专项,长周期支持10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推动市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设立4只基金,支持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

 

  树立国际视野,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应对引才形势变化,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不断拓展引才路径。遴选100余名荐才专家,以才引才,打造专家推荐、专班洽谈、市委决策、部门承接的工作链条。近年来,共引进87名顶尖人才和362名核心团队成员。实施“人才蓄水池”计划,出台17条政策支持国家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科创企业等平台,围绕战略必争领域,集聚引进一批全球顶尖人才。连续3年举办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以赛引才,吸引全球1.4万名创业人才参赛,引入投资近200亿元,培植8家独角兽企业和54家“专精特新”企业。

 

  注重改革创新,全方位用好用活人才。聚焦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作用,出台95条新政,为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提供政策保障。注重向用人主体授权。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高校院所可将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全部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实施北京“海聚工程”自主认定改革,授予74家单位自主认定权。积极为人才松绑。深入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将市级人才计划由原来的19个优化整合为3个,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等机制,同时赋予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等20项权利,支持人才潜下心来做学问、搞科研、干事业。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投入300亿元组建科技创新母基金,整合优势创新资源联合组建高精尖技术研发中心,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鼓励各类人才合力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政治引领,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坚持把“增人数”和“得人心”统一起来,以扎实具体到位的工作为人才更好贡献智慧创造良好条件。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深化国情研修、青年人才训练营等活动,持续制播宣传人才电视节目《为你喝彩》,引导人才传承科学家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矢志爱国奋斗。认真落实引才相关支持保障政策,结合北京实际,制定实施人才住房、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及子女入学等一揽子政策,推动重点用人主体设立人才服务机构或服务专岗,畅通沟通联系渠道,及时提供周到服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编制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指导规划,选取8个区域重点推进,共建成1.7万套人才公寓、26所国际学校、27家国际医院及一批特色示范街区,为各类人才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省委坚持一任接着一任抓,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共同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省委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引领市县乡村共同抓好乡村振兴。结合实施“八八战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每5年制定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带动各级抓好推进和落实。完善五级书记责任清单,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级抓推进工作机制,省委每年召开现场会,各级党委每季度专题研究,省领导带头联系山区海岛县,市委书记定点联系重点镇村,县委书记常态包乡走村。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与干部选育管用结合起来,每年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近年来对表现突出的32名县委书记、270名乡镇党委书记予以提拔使用,以正确用人导向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筑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大力实施“先锋工程”、“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一是建强班子。高质量抓好村“两委”换届,全省村级班子中致富带头人占77%,2.1万名全日制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出台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实行“堡垒指数”星级考评,每年选树宣传1000个强基示范村,倒排整顿软弱后进村。二是提升能力。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系统构建村干部培训、课程、学制、考评“四大体系”,近年来全员轮训12.6万名村“两委”干部,每年遴选2000名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力量参加省级培训。精准调配干部人才资源帮扶基层,20年来共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46万多名、科技特派员2.4万名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强化保障。健全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接续开展4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全覆盖建成1.97万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均488平方米。

 

  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先行,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注重以党建为抓手聚合资源要素,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共同富裕。深化党建联建推动区域发展,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与村党组织联建,打造“大下姜”联合体等实践案例8200多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文旅康养等新业态,建成82条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468个产值超5000万元的土特产品牌。打造“共富工坊”助力农民增收,开展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村企合作建成来料加工、农旅融合等工坊6226家,吸纳农民就业28.5万人,带动人均月增收2600多元。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增富,实施5轮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帮千村”,打造强村公司2278家、“飞地抱团”项目1499个,全省村级集体总资产8800亿元,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323万元。

 

  坚持党群同心共建共治,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和美图景。坚持和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千万工程”的积极性。组织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强化组织带动、党员带头,全域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90%以上村庄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依靠群众推动乡村善治,针对乡村治理变革优化基层网格8.5万个,配备网格力量84.5万人,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在疫情防控、保障亚运等重大任务中很好地发挥了前哨探头作用。服务群众促进民生优享,全面推行“民呼我为”长效机制,实施公共服务优享工程,全省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老年食堂覆盖率达74%,农村低保与城镇同标,已达到每人每月1084元,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高质量发展需要

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四川省委主动适应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

 

  突出政治引领,确保忠诚可靠。省委研究制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换届后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培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出台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规定,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机制,修订省市县党委工作规则,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突出能力建设,锻造过硬本领。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跟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专业训练、实践历练。大规模培训赋能。针对换届后班子新成员多、跨领域交流多的实际,加强新任职干部和年轻干部培训,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和新任县委书记、县长、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加强藏区县委书记、副书记政治能力专题培训,实现市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履职能力培训全覆盖。多渠道专业训练。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现代产业、经济金融、科技创新、城建规划、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从市县选派优秀干部到省直机关专业岗位锻炼,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实战式斗争历练。统筹选派干部投身反分裂维稳、抢险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川渝互派干部挂职、省直单位年轻干部到县挂职、民族地区干部和党外干部实践锻炼,不断提高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突出实干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充分激发“拼闯干”的精气神。一是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统筹干部考核和各类工作考核,用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研究制定干部考核结果运用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育管用结合起来,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二是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态度鲜明地支持实干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激励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近年来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09名干部予以调整。落实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落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干部政策措施,传递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是抓好市县党政正职这个重点,认真落实保持市县党政正职任职稳定要求,对其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惠民生、抓安全防风险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支持他们潜心谋事、安心干事。

 

  突出从严管理,涵养清风正气。坚持严的基调,强化严的措施,推动新班子干成事、不出事。常态化分析研判。去年用半年时间对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全覆盖调研,今年结合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安排,组织开展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综合调研,深入了解班子运行和干部表现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跟进解决。经常性谈话提醒。每年坚持同市县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和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先后向123名受过处理处分、信访反映较多、岗位适应不够好、工作方式方法需改进的干部进行反馈提醒,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和帮助。全方位管理监督。制定市县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出台对县委书记重点监督实施办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和报告办法,加强对函询回复材料的分析甄别,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报告两评议”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实行集中通报、集体约谈、专项整改,全省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提高到98.1%。

 

 

 

牢记“国之大者” 增强斗争本领

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商务干部队伍

商务部党组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商务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坚持在重大斗争中识别、磨砺和提升干部,着力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商务干部队伍。

 

  铸牢政治忠诚,夯实敢于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教育引导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忠诚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举办部属单位“一把手”抓党建带队伍研修班,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全面实行“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商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经常对标对表、校准方向。强化政治历练。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解决“卡脖子”问题、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斗争中磨砺,推动干部在服务“国之大者”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好政治首关。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考察首要内容,深入了解干部在重大斗争、关键时刻的表现,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开发干部管理数字平台,用好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各方面信息,加强干部政治素质研判,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树立鲜明导向,打造敢于善于斗争的骨干队伍。大力选拔使用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经过重大斗争考验的好干部,激励广大干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敢战能胜。选优配强“一把手”。注重从重大斗争一线物色人选,对在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等重点工作中表现出色、具备正职潜力的干部,重点关注、适时使用。近年来新提任的91名司局正职中,超过70%具有重大斗争一线工作经历。配优建强司局班子。针对商务工作业务面宽、专业性强的特点,大力选配专业素养好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加大司局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断优化班子专业结构,增强整体功能。选准育好年轻干部。制定实施部机关青年工作意见,常态化开展优秀年轻干部调研,选派146名年轻干部到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和艰苦地区摔打锤炼,对历练扎实、德才表现突出的,打破隐性台阶及时大胆使用。部机关现有48岁左右司局级正职13名、45岁左右司局级副职42名,86%的司局配备了45岁左右的班子成员。

 

  磨砺专业素养,提升敢于善于斗争的本领能力。统筹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锻造专业化队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高站位谋划推进国际经贸谈判人才队伍建设。深入研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制度型开放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制定谈判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重点培养100名左右谈判专家,动态掌握200名左右35岁以下谈判“好苗子”。聚焦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重大谈判,整合谈判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在完成重大谈判任务的同时有效锻炼提升了队伍。高标准建设经济外交官队伍。坚持国内外一盘棋,在业务司局、驻外一线之间统筹调配力量,注重把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业务骨干派到经济外交主战场扛重活打硬仗。5年来,共推荐5名驻外大使、3名公选高级外交官,选派1003名干部到驻外使领馆担任经济外交官。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

保障中国铁路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铁集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国家铁路、人民铁路战略定位,坚定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率先实现铁路建设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做好铁路工作的根本遵循,突出“第一议题”抓学习,紧扣“第一要务”抓落实。研究制定国铁集团党组和国铁企业党委会工作规则,出台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等4个清单,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运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抓好日常学习,近年来分层分批培训党员干部12.9万人次、轮训一线党员79.3万人次。

 

  围绕铁路事业发展需要,着力打造骨干队伍。大力培养选拔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注重把具备管党治党、治企兴企能力的复合型干部选配到“一把手”岗位上。强化日常了解,近年来先后开展两轮集中调研,对56个单位领导班子逐个把脉、对663名局级领导人员逐个画像,掌握优秀人选506人。强化实践历练,有针对性地安排950名干部到生产一线、吃劲岗位、复杂环境轮岗交流,分两批选派60名年轻干部轮流到川藏铁路建设、青藏铁路运营等艰苦地区对口支援和挂职锻炼。强化实绩导向,注重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川藏铁路建设等重大工程,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电煤保供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497名干部提拔使用,对工作状态欠佳、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的32名领导人员及时调整。

 

  着眼铁路现代化建设需求,培养集聚专业人才。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面向铁路运输建设主战场、面向世界铁路最前沿,依托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工程等载体平台,吸纳科研机构,集聚科研骨干,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铁路工程建设技术难题,开展集中攻关。实施铁路“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培养113名专业领军人物、1116名专业带头人、8799名专业拔尖人才和1249名能工巧匠,打造遍布铁路网节点的骨干人才队伍。强化校企协同,推进高职毕业生“2+1”、本科毕业生“3+1”、工程硕博士“订单式”培养,完善人才引进、专业人才接续培养、全路首席专家评聘等工作机制,构建形成贯通整个培养链条、覆盖重点领域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实用人才队伍。

 

  结合铁路基层特点,做好强基固本提质工作。坚持把支部建在班组、把堡垒筑在前沿,全路设立2.4万个班组党支部,符合条件的近万列旅客列车均成立乘务党支部,着力构建与铁路三级垂直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先后5次修订国铁企业党支部建设工作细则,接续实施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三会一课”质量年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提质”工程,打造标准化党员活动室1.2万个,培训轮训支部书记23.8万人次。坚持以创岗建区、突击奉献、立项攻关、品牌创建为载体,分领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抗疫抗洪、保通保畅等大战大考中,组建党员突击队12.5万支,开展立项攻关9.7万项,实现党旗在万里铁道线上高高飘扬。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天津大学党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天津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高校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育人之中。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院级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提高校院两级议事决策能力。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明确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等“五个坚定不移”,更好地履行高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职责使命。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立项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等专题研究项目50多个。在加强改进思政课的基础上,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体现“课程思政”,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同向同行。

 

  着力打造堪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任的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深化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大力选拔使用政治素质高、思路视野开阔、科研能力强、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干部,特别是用好那些在教学科研一线、重大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近年来,共选拔116名业务骨干进入院级领导班子。畅通行政管理、科研人员、辅导员等各类干部职业发展通道,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派40多名同志到新疆、西藏、甘肃等对口支援和脱贫攻坚一线锻炼。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发挥学校海内外校友会组织作用,精准发现、引进优秀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较5年前分别增长64%、151%。引进的集成电路国际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为完善天津集成电路产业链作出了重要贡献。搭建载体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深化实施“新工科”建设,构筑多学科交叉平台,加强团队集中攻关。近年来,牵头承担国家研发计划项目125项,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着眼与事业深度融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优化党支部设置,本着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在按学院内设系、所、中心等设置党支部的同时,探索依托国家重大平台、重要科研团队、重要研究机构等设置教师党支部11个,依托课题组、学科方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106个。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按照“党性强、能力强、影响力强”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去年有8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名,目前全校35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党员比例超过75%。探索融合机制,开展“创先作贡献、建功十四五”主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结合承担的科研任务,组织党员带头闯关、联合攻关,取得良好成效,充分彰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