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忻州组工网
发布时间:2023-07-13
浏览量:261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意为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亲眼看到的不如自己调查到的,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手操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时候,将它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观点相结合,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根本还是要靠实践。 在我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有:知易行难、知重行轻、行先知后、知轻行重、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知难行易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面临着这样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不掌握最先进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不行的。这一思想武器就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辩证主义唯物认识论。 毛泽东同志将这一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多年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不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知行观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并将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辩证有机地融合起来。 他说“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加强理论学习,走在前列;又要结合实践,干在实处。 做到知行合一,要坚持以知促行。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做到以知促行,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做到知行合一,要坚持以行促知。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党员干部如果只是局限在会议室里听传达、听解释;办公桌前看文件、记笔记;培训班上听报告、谈体会;图书馆里翻著作、查资料,是发现不了真问题,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从而以行促知。 一方面,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从新老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忻州组工网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23-07-13
浏览量:261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意为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亲眼看到的不如自己调查到的,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手操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时候,将它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观点相结合,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根本还是要靠实践。 在我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有:知易行难、知重行轻、行先知后、知轻行重、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知难行易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面临着这样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不掌握最先进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不行的。这一思想武器就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辩证主义唯物认识论。 毛泽东同志将这一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多年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不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知行观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并将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辩证有机地融合起来。 他说“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加强理论学习,走在前列;又要结合实践,干在实处。 做到知行合一,要坚持以知促行。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做到以知促行,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做到知行合一,要坚持以行促知。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党员干部如果只是局限在会议室里听传达、听解释;办公桌前看文件、记笔记;培训班上听报告、谈体会;图书馆里翻著作、查资料,是发现不了真问题,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从而以行促知。 一方面,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从新老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