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忻州组工网
当前位置:主页 >要闻动态
要闻动态
忻州:思政课堂别样红 2024-10-31
忻州市立足本土红色文化底蕴以“红色引领 思政铸魂”为主线深入挖掘红色素材广泛开展“红色思政课进校园”活动为全市23所中小学60287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红色精神的星星之火照亮后来者心灵实现永恒传承
忻州市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北京专场活动精彩回放 2024-10-29
牵手清北 共建忻州 2024-10-28
“忻”相约 在北京 2024-10-28
忻州市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4-10-25
10月22日,忻州市组织收看全省驻村帮扶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全省会议结束后,忻州市立即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孟宏斌主持会议。张敏强调,要切实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提升巩固衔接工作成效的有力抓手和有效保证,从具体事着手,于细微处发力,真正把驻村帮扶工作做细、做深、做严、做实。各级驻村干部要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4项主要职责,全力做好建强村党组织、加强动态监测帮扶、推动产业就业帮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驻村帮扶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拧紧责任链条,提升干部素能,补齐短板弱项,落实基础保障,严格作风纪律,切实提高驻村帮扶工作质效。市干部驻村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市干部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市直帮扶单位分管领导等在忻州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设分会场。
岢岚县:党建引领 绣出治理“实”字绣 2024-10-24
岢岚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服务为抓手、以协商议事为载体、以解民忧愁为导向,做好“穿针引线”精细活,以党建“红线”绣好基层治理“实”字绣。“一张网”,兜起全域基层治理。建立“党建+全科网格”模式,坚持治理下放到网格、工作细化到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的工作思路,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整合党建、综合治理、公安、应急、城管等各类网格资源,实行“多网合一”统筹管理,打造集党的建设、邻里纠纷化解、服务代办等多功能、全要素网格329个。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反映通道,推行“网格采集、乡镇派单、部门报到”的响应机制,采取“信息采集—受理立项—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闭环处置,实现调度一键响应,让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该县广惠园社区党委为50名独居老人配发智能手环,并着专人教会其使用“一键通”呼叫系统,构建了“网格员入户探视+应急呼叫平台服务+监护人照护”的独居老人守护模式,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多平台,畅通协商议事渠道。该县达标完成打造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的工作要求。全县小区党组织、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覆盖率100%。培育红色物业4个,孵化社会组织12家,引导5家社会组织入驻社区,覆盖率达76.3%。41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运行机制,将“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与主题党日、“板凳议事会”相融合,开展“一月一主题”协商共治活动240场次,实现社区治理有抓手有成效。解民忧,托起群众幸福大事。构建起广泛征集民意工作机制,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主阵地,相关职能部门热线协同配合,切实做到实时在线、诉求“秒回”、工单“直派”。培养3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邻里纠纷化解工作。10个乡镇建成“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实现便民事项“马上办、就近办、自助办”。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完善“县级党员干部包抓、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干部入户访查”三项机制,开展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四实”活动,收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诉求建议等67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00多件,将治理服务从社区下沉到群众“家门口”,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范慧芳)
五寨县:“江南”佳季 求才千里 2024-10-24
繁峙县: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2024-10-23
忻州:他们的故事,始终激荡人心 2024-10-21
《银龄初心》系列微视频展现了我市老党员在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等战役中的英勇故事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聆听信仰之声,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武后腾赵俊林张凤泉魏志义赵志成丁福旺常玉明张德礼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能级跃升 活力迸发 ——忻州多维度发力提升转型驱动效能 2024-10-16
9月27日,“复旦大学·忻州周”活动在复旦大学启动。短短几天时间,忻州在沪举办双选会、召开座谈会、开设农特产品展和文化非遗展、洽谈校地合作、签署对口合作协议,推进双方在人才、产业、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合作,结出“山海相连 复‘忻’有我”的累累硕果。复旦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李晓霞向山西管家营法兰锻造股份有限公司表达了强烈的就业意向。她说:“忻州发展很快,就业创业环境也越来越好,从这次双选会中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真诚。”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忻州市提升全方位转型驱动效能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忻州市坚定不移在产业、开放、创新、城市、改革、市场、安全七个维度上全方位推动能级同步跃升,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强化项目支撑筑牢能级跃升“压舱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款无人机可以应用于物资运输、应急救援、农药喷洒、电力线路巡检等多种场景,可以挂载多种设备,运行稳定。”9月18日,在位于岢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启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向忻州市项目观摩检查组的成员展示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低空经济智能无人机。9月18日至21日,忻州市分东西两路对全市项目进行观摩检查。一批含“智”量、含“新”量、含“绿”量十足的项目集中亮相。持续推进的项目活起来。岢岚县科岚电子新型薄膜电阻应变计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成功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神池县国能朔黄铁路神池南焊轨基地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成为国内设备最先进、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焊轨基地之一,填补了神池县制造业的空白。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立起来。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项目依托地下长城的资源禀赋,对景区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景区竞争力。河曲县高端硅材料绿色循环可再生项目实现了光伏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宁武大运华盛煤机装备制造项目依托宁武煤炭优势,建设集生产、制造、维修、智能再制造和仓储销售于一体的煤机智能化装备基地,不仅填补了忻州区域煤机制造维修产业的空白,而且对于推动县域资源整合、全县煤炭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具有标志性的项目强起来。静乐县“忻谷33号”育种基地项目,围绕藜麦、玉米、大豆、谷子等杂粮新品种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了“静藜号”藜麦系列品种,认定了“忻谷33号”谷子新品种,迈出了特色产业优质发展新步伐。五寨县甜糯玉米产业园项目建成后不仅综合加工能力达到每年2亿穗,还可以带动大量农户实现增收,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保德县兴保铁路复线工程,建成后年铁路输送能力可达1.3亿吨,对助力国家“西煤东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忻州市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开发区两次“三个一批”活动共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109.6亿元,已开工46个、总投资111.8亿元,已投产32个、总投资32.3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5.5亿元。聚焦新产业,发展新项目,壮大新优势。忻州市始终坚信忻州“能干了、能干好、能干成”,向“新”而行,向“绿”而生,以项目高质量建设引领全市能级跃升再上新台阶。打造“精品城市”彰显能级跃升“辨识度”忻州,版图面积全省最大,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交错重叠区,忻州如何提升城市能级,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道“必答题”,忻州的答案是:聚力打造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在“南融、东进、西引、北联”中,稳扎稳打推进具有忻州辨识度的重大工作、重大产业、重大项目。走进忻州,“古”与“新”兼容——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是古;不落人后的“科技活力”,是新。南是忻州古城,自东汉建安二十年开始先后设郡置州,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晋北锁钥”。而今,忻州古城以烟火气浓而声名远播,今年国庆节前五天客流量就超过48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598.81万元。北有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进一道新能源科技(忻州)有限公司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从项目引进到落地,仅用不足90天时间,跑出了忻州市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加速度。总经理吴新荣介绍,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主要产品为TOPCon4.0光伏电池,平均效率达到了26.6%,电池开路电压达到了742mV,创造了晶硅同质结太阳电池最高的开路电压纪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车间里,高科技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看不到工作人员身影。吴新荣解释说:“项目采用‘AGV运输+机器人取片+在线AOI检测’的全自动化生产模式,从原料开盒到产品包装实行全程无人化、自动化生产。”目前,2号厂房已实现满产,1号厂房设备安装调试已近尾声,即将投产,项目全面投产达效后,产能达到50GW电池+50GW组件,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年上缴税收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400个。随着长城博物馆、桐欣商务区、康养产业园的快速推进,忻州的城市特色更靓、魅力更足、品质更高。忻州在“颜值”提升的同时,“气质”也在增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知名高校优质生源地……忻州不断续写着耀眼的“履历”。“惬意生活”的感染力和辐射面在不断扩大,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创优营商环境擦亮能级跃升“金名片”优越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大项目、好企业落地的关键,能凝聚起能级跃升的强大力量。一直以来,忻州市用“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全面推进“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模式,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细化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条具体措施,开发区(园区)承诺制试点项目备案类全覆盖,推行全周期、保姆式全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忻州市突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知识产权创造,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33件、增长28%,新增商标有效注册2351件,增长1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忻州,人才环境与营商环境“同频共振”。在政策支持上,忻州为全职引进的博士、硕士、本科生发放各类补贴,为柔性引进人才提供成果奖励,为优秀人才“量身打造”编制岗位、家属就业、住房安居等专属福利。在平台打造上,忻州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山西智创城孵化器等平台,全程提供“一站式”服务,高标准打造“科创驿站”,建成4.58万平方米科创园区。截至目前,7所高校、30余个创新团队、200余名创新人才先后入驻忻州“科创驿站”,23名专家正式受聘为民营企业“科技副总”。全市制造业企业已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家、中试基地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6家、技术创新中心20家、中试基地7家。优化营商环境,忻州市坚持破立并举,不断激活能级跃升潜能。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试点改革,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色能源基地,截至8月底,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1923.33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168.43万千瓦,占比首次突破60%,达到60.75%。新认定忻府资源再生、静乐藜麦、五寨特色杂粮、河曲海红果4个市级专业镇,市级专业镇达到11个,1—8月共实现营收68.8亿元。定襄法兰、代州黄酒2个省级专业镇分别实现营收106.2亿元和0.9亿元。深入实施强忻战略,持续做大镁铝精深加工、高端锻造等市级重点产业链,36户企业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前8个月实现营收114.36亿元,同比增长4.79%。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大龙网(忻州)“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示范园正式运营,全市5G基站达到6501座,太忻数据流量谷流量大楼注册登记企业稳定在60家,入驻企业39家。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新志谱新篇。在新征程上,忻州市以“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理念,加快前瞻布局,推动七大能级同步跃升,努力交好高质量发展的忻州答卷。山西日报记者王利强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组织部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    技术支持:旭日科技